乔世璋院士团队,今年第三篇Science 子刊!

乔世璋院士团队,今年第三篇Science 子刊!

成果简介
目前的化学回收散装合成塑料,聚乙烯(PE),在高温/高压下操作,并产生复杂的产品混合物。在温和条件下对高附加值化学品具有良好选择性的PE转化仍然是实际的挑战。
阿德莱德大学冉景润、乔世璋院士团队等人展示了一种原子工程策略,使用可逆Pd修饰TiO2催化剂,使其在中等条件下通过二羧酸中间体选择性地将PE转化为乙烯(C2H4)和丙酸。TiO2负载的原子分散Pd的C2H4析出速率为531.2 μmol gcat-1 h-1,是原始TiO2的408倍。液相产物为有价值的化工产品丙酸,选择性为98.8%。在氧化和光反应3小时的条件下,塑料的C2烃产率为0.9%,丙酸产率为6.3%。原位光谱研究证实了原子分散的Pd的双重作用:一是促进电荷分离/转移的电子受体,以实现有效的光氧化还原;二是稳定反应中间体的介质,以实现选择性脱羧。
相关工作以《Photocatalytic production of ethylene and propionic acid from plastic waste by titania-supported atomically dispersed Pd species》为题在《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论文。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乔世璋院士2023年在《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的第三篇论文。
乔世璋院士团队,今年第三篇Science 子刊!
图文导读
乔世璋院士团队,今年第三篇Science 子刊!
图1. PE废弃物转化路线
在这里,本文报道了利用具有原子分散Pd物种的TiO2纳米片(Pd1-TiO2)作为光催化剂,从PE废料中以高选择性同时生产C2H4和丙酸(图1)。在温和的条件下,该综合工艺可使PE的C2烃收率为0.9%,丙酸收率为6.3%。Pd1-TiO2可以从实际可行的雨水、海水和模拟硝酸废水的PE溶液中生成C2H4。该研究表明,原子分散的Pd可以作为电子受体加速电荷分离/转移,并暴露丰富的Pd位点以提高光催化活性。
乔世璋院士团队,今年第三篇Science 子刊!
图2. TiO2、Pd1-TiO2和Pdn-TiO2的结构表征
由于TiO2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活性,本文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TiO2作为载体。通过冰辅助光还原法,将原子分散的Pd固定在TiO2上,形成Pd1-TiO2光催化剂。在不冷冻处理的情况下,合成了负载TiO2的Pd纳米颗粒,得到了Pdn-TiO2光催化剂。TiO2、Pd1-TiO2和Pdn-TiO2的XRD图显示锐钛矿TiO2的衍射峰,而没有Pd相关特征,表明Pd物种高度分散(图2A)。HRTEM图像证实TiO2光催化剂为纳米片结构(图2B)。
Pd1-TiO2的HAADF-STEM图像显示TiO2纳米片上原子分散的Pd元素,用红色虚线标记(图2C)。根据沿粉红色矩形的原子强度分布可以识别原子Pd位点(图2D)。EDS映射突出了Pd、Ti和O元素的均匀分布(图2E)。相比之下,Pdn-TiO2的HAADF-STEM图像显示,约4 nm大小的Pd纳米颗粒被负载在TiO2纳米片上。ICP-OES分析证实Pd1-TiO2中Pd的含量(0.64 wt%)与Pdn-TiO2中Pd的含量(0.7 wt%)相似。
Pd的K边EXAFS光谱显示Pd-O配位的主峰在~1.5 Å处,Pd-Ti/Pd配位壳的次要峰在~2.6 Å处。小波变换EXAFS分析也证实了这一发现,显示出两个强度最大值在~7.2和8.8 Å-1(图2F)。根据EXAFS拟合确定第一壳层Pd-O配位数为3。而第二壳层与Pd箔的金属键合明显不同,表明Pd呈原子分散。这些发现证实了Pd1-TiO2中的Pd主要是由孤立的Pd原子与三个O原子配位形成的Pd-O3物种。
乔世璋院士团队,今年第三篇Science 子刊!
图3. 不同TiO2光催化剂的光催化实验产物分析
以琥珀酸底物(即PE分解的初级产物)和PE分解溶液为原料,在室温常压发光二极管(LED)照射下,在Ar气氛中进行光催化实验。在365 nm LED照射3小时后,初步评估了光催化剂TiO2、Pd1-TiO2和Pdn-TiO2以及一系列贵金属(Pt、Au、Ag和Ru)修饰TiO2对琥珀酸的转化作用(图3A)。
根据Pd1-TiO2的光催化性能对底物溶液的pH值和温度进行了优化。裸TiO2具有较低的光催化活性,生成的C2烃(即C2H6和C2H4)也较少(图3A)。Pd的引入大大提高了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和C2H4选择性。如图3A所示,Pd1-TiO2的C2烃产率为1033 μmol gcat-1 hour-1,分别比裸TiO2(20.5 μmol gcat-1 hour-1)和Pdn-TiO2(192.6 μmol gcat-1 h-1)提高了50倍和5.4倍。在λ=365 nm处,Pd1-TiO2的表观量子效率为1.07%。
空白实验证实,在没有光催化剂、光照射和底物的情况下,Pd1-TiO2没有检测到气态烃。生成的C2碳氢化合物的数量几乎随光照时间(在8小时内)线性增加,然后趋于平稳。在连续10小时的反应中,C2烃的总产量达到10257.7 μmol gcat-1,并保持了C2H4的选择性(图3B)。在8次循环测试中,Pd1-TiO2的光催化性能也保持不变(图3C)。
在水相中,丙酸是主要产物,同时生成少量己二酸。如图3D所示,反应3小时后,Pd1-TiO2对丙酸的选择性达到98.8%,产率达到493.3 μmol。丙酸主要是通过琥珀酸底物的单次脱羧和质子终止生成的。己二酸是脱羧中间体二聚化形成的次要Kolbe型产物。与裸TiO2相比,Pd1-TiO2的丙酸产率提高了近四倍,产物选择性相似(图3D)。这表明原子分散的Pd促进了TiO2上的底物氧化。经过3小时的光催化反应,计算出气态和液态产物的总碳产率为98%(基于消耗的底物)。这一结果证实了检测到的碳基产物几乎完全来自于底物。
乔世璋院士团队,今年第三篇Science 子刊!
图4. 光催化剂上的光吸收和电荷分离/转移
本文定量评价了原子分散的Pd修饰TiO2活性/选择性提高的原因。根据UV-vis漫反射光谱,TiO2、Pd1-TiO2和Pdn-TiO2表现出相似的紫外吸收(图4A)。然而,Pd增强的可见光吸收不在激发波长范围内,因此对Pd1-TiO2的光催化活性没有贡献。这些发现证实了光吸收并不是光催化性能差异的决定性原因。此外,TiO2和Pd1-TiO2具有相似的吸收边,带隙为3.25 eV,说明Pd修饰对带隙能量没有明显影响(图4A)。
本研究通过原位和时间分辨表征研究了材料中光产生的电荷分离/转移。TiO2和Pd1-TiO2的瞬态光致发光光谱如图4B所示。与TiO2相比,Pd1-TiO2表现出较慢的PL衰减,拟合平均寿命(τave)为0.290±0.005 ns。这一发现证实了光产生的电子和空穴的复合被原子分散的Pd抑制。瞬态表面光电压(SPV)光谱强化了这一点,其中Pd1-TiO2表现出比TiO2更慢的SPV衰减,证明Pd物质促进了电荷分离/转移(图4C)。如图4C所示,TiO2的SPV信号为正。这一结果表明,与光生电子相比,TiO2表面积累了更多的空穴。相比之下,Pd1-TiO2表现出负的SPV信号,这表明更多的光生电子比空穴从体相迁移到Pd1-TiO2表面。
本研究通过光辐射XPS确定了电子传递途径。Pd1-TiO2的高分辨率Pd 3d的XPS光谱显示出以~336.5 eV为中心的Pd信号(图4D),对应于Pd2+的特征结合能。这一发现与XANES结果一致。在光照射下,Pd1-TiO2的Pd 3d峰向低结合能方向负移动了0.2 eV(图4D),同时O 1s结合能正移动,表明电子从TiO2向原子态Pd转移。此外,在光照下,Pd0信号比例从68%增加到73%,同时氧化Pd2+的信号减少(图4D)。这些发现证实了原子分散的Pd在光照下作为电子受体,通过Pd原子与TiO2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TiO2中提取电子,而光生成的空穴则定位在TiO2上。这与瞬态SPV和EXAFS结果一致。
乔世璋院士团队,今年第三篇Science 子刊!
图5. 光反应中中间体和活性物种的检测
本文通过原位DRIFTS对表面反应途径进行了研究。图5A显示了在琥珀酸底物存在下Pd1-TiO2的DRIFTS光谱,在光照下出现了几个特征信号。1570和1445 cm-1处的峰分别属于二羧酸的不对称和对称振动模式。观察到羧基(-COOH)的非解离振动吸光(1680 cm-1),主要来自底物吸附。在光照射下,底物的-COOH振动模式立即出现,证明了光促进的底物吸附和解离。
此外,与单羧酸相关的-COOH振动(1522 cm-1)也会出现,并且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而大幅增加。这一发现证实了在Pd1-TiO2表面形成丙酸(底物转化的主要产物)。单/二羧酸-COOH振动模式的差异与表面分子与材料结合时-COOH的螯合模式有关。在光照射下2329 cm-1处的红外信号代表了底物脱羧产生的CO2的典型C=O拉伸振动。在光照下,位于2946/2875 cm-1的吸收峰对应烷基的C─H拉伸振动。这一特征很可能源于脱羧中间体或吸附在金属氧化物上的产物。
与TiO2光谱相比,Pd1-TiO2中间体和产物的谱峰要强得多(图5B)。这一发现证实,原子分散的Pd物质通过光产生的电荷促进了底物的转化,与光催化性能一致。Pd1-TiO2和Pdn-TiO2在1626 cm-1处有一个明显的由不饱和烷基中间体C=C拉伸引起的谱峰。而在TiO2光谱中没有检测到类似的吸光度(图5B)。这与C2H4在Pd1-TiO2上选择性生成是一致的。原位DRIFTS测试和光催化性能证实了原子分散的Pd在光照射下促进烷基中间体、产物丙酸和C2H4的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以琥珀酸为底物,以DMPO为自旋俘获剂,进行电子顺磁共振(EPR)测定反应中间体。从图5C可以看出,在Pd1-TiO2中可以观察到碳中心烷基自由基(∙CH2R)和羟基自由基(∙OH)的信号。烷基自由基被认为是Kolbe氧化的关键中间体。相比之下,添加底物后,裸TiO2上仅检测到∙OH。这一发现表明原子Pd促进了烷基中间体的生成和稳定,这与DRIFTS的结果很好地吻合。
为了确定光反应过程中原子Pd介导的电荷转移,在底物存在的情况下进行了光照射XPS。由于底物分子在Pd1-TiO2表面吸附,在黑暗中观察到288.6 eV下的-COOH信号(图5D)。光照射后-COOH信号显著降低,表明底物被Pd1-TiO2消耗。与此同时,电子受体Pd在光反应过程中保持了类似的化学状态,这可以用光激发Pd与中间体之间的电荷转移来解释,从而导致原子Pd具有可逆性质。
文献信息
Photocatalytic production of ethylene and propionic acid from plastic waste by titania-supported atomically dispersed Pd species,Science Advances,2023.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k2407

原创文章,作者:wdl,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2/24/0783eefc52/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