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Nature官宣:“诺奖级”成果被撤稿!

2023年11月8月,应作者Nathan Dasenbrock-Gammon、Elliot Snider、Raymond McBride、Hiranya Pasan、Dylan Durkee、Sachith E. Dissanayake、Keith V. Lawler和Ashkan Salamat的要求,今年3月8日发表于Nature、来自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Ranga P. Dias等研究者的题为“Evidence of near-ambient superconductivity in a N-doped lutetium hydride”论文被撤稿,该论文报道了一种氮掺杂氢化镥的超导证据,在10 kbar时的最大Tc为294 K(21℃),从而大幅度推动了在室温和接近环境压力下的材料超导性。
详见爆炸性消息!近常压室温超导,或预定诺奖?
重磅!Nature官宣:“诺奖级”成果被撤稿!
实际上,这项工作的共同作者表示,已发表的论文没有准确反映所研究材料的来源、所进行的实验测量和应用的数据处理协议,这些问题已经破坏了已发表论文的完整性。此外,原作者还向该Nature提出了关于论文中提出的电阻数据可靠性的担忧,调查和出版后审查得出的结论是,这些担忧是可信的、实质性的,仍未得到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Nugzari Khalvashi-Sutter、Sasanka Munasinghe和Ranga P. Dias尚未表示他们是否同意此次撤稿
这是Ranga P. Dias第三次高调撤稿。人们普遍担心,这一争议正在损害该领域的声誉。
重磅!Nature官宣:“诺奖级”成果被撤稿!
撤稿文件中指出,撤稿通知是由八位合著者共同提出,但不包括通讯作者来自罗切斯特大学的Ranga P. Dias教授。他们表示,作为这项工作做出贡献的研究人员,已发表的论文没有准确反映所研究材料的来源,所进行的实验测量和应用的数据处理协议,并且这些问题破坏了已发表论文的完整性。
这也是Ranga Dias和Ashkan Salamat的第三次高调撤回论文。《自然》杂志去年撤回了另一篇论文,今年8月3日,《物理评论快报》撤回了一篇,一些研究人员声称他们剽窃了其博士论文的部分内容。其中Ranga Dias对前两次撤稿表示反对,但没有对最新的撤稿做出回应,Ashkan Salamat则同意了今年这两次撤回。
实际上,在前两次发生撤稿之后,无论从国家学术论坛,还是从国内学者发声,普遍认为今年这篇《Nature》撤稿不可避免,事实上也是这样进行的,《华尔街日报》和《Science》9月已经报道称,包括Ashkan Salamat在内的9位作者已经写信该期刊,这对于这次撤稿也埋下了伏笔!
怀疑声持续不断!
今年7月,首尔一家初创公司的一个独立团队描述了一种被称为LK-99的结晶紫色材料,其由铜,铅,磷和氧制成,宣称其在常压和至少127℃(400开尔文)的温度下能够展现出超导性。消息一出轰动了整个学术界,尽管有很多研究者尝试重现结果,但基本上都失败了,即这种材料根本不是超导体
超导体在许多应用中都很重要,从磁共振成像机到粒子对撞机,但由于需要将其保持在极低的温度下,它们的使用受到限制。几十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开发新材料,梦想着找到一种无需任何制冷即可表现出超导性的材料。
自今年的Dias和Salamat论文发表以来,该领域的专家一直持怀疑态度,罗马Sapienza大学的物理学家Lilia Boeri说。同时,“几乎我认识的每一位凝聚态物理学家都立即意识到这项工作存在严重问题,”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实验物理学家彼得·阿米蒂奇说。特别是,人们对材料电阻的测量提出了异议,称目前尚不清楚该属性是否真的降为零,或者作者是否从关键的电阻图中减去了背景信号,以创造出它确实存在的外观。
而这在今天的文章中,Nature也证实了担忧,“该杂志的调查和出版后审查得出的结论是,这些担忧是可信的、实质性的,并且仍未得到解决。
更加关键的是,这篇论文的发表也引发了对《Nature》杂志编辑审稿过程的质疑,以及为什么审稿人没有发现这些问题《Nature》杂志首席物理科学编辑Karl Ziemelis表示“选择高素质专家审稿人对原始投稿提出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后来的修订中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决。同行评审过程无法检测到的是,所写的论文是否准确地反映了所进行的研究。
“关于接受什么发表的决定并不总是那么容易做出,”Ziemelis继续说道。“可能会有冲突,但期刊努力采取公正的立场”。
来自中国科研工作者的声音
3月9日,中科院物理所在arXiv上提交了一篇论文对其结果进行了验证,登上了知乎热榜,并随后发表在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上。
重磅!Nature官宣:“诺奖级”成果被撤稿!
中科院团队采用镥-氢二元化合物,使用金刚石对顶砧在超高压条件下合成了二元镥氢化物(Lu4H23),其最终在218 Gpa的超高压下,实现镥-氢71 K的超导转变,并且发现在一定的压力下确实表现出了超导性,但其温度仍然很低。
可信度持续下降
罗切斯特大学向Nature证实,已经对Dias工作的完整性展开了调查,目前正由外部专家进行调查,该大学的发言人没有回答有关该机构是否尚未对Dias进行纪律处分的问题。
更加重要的一点是,Ranga Dias和Ashkan Salamat的合作在该领域已经算是臭名远扬了,这吓跑了年轻的研究人员和资助机构。
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主任毛河光(Ho-Kwang Mao)则更为乐观。“我不认为这会影响超导研究的资金,除了更仔细的审查,这不一定是坏事,”他说。
中国南京大学超导物理与材料中心主任闻海虎对此表示赞同,“实际上,获得超导研究的资金似乎更容易,一些政府官员似乎受到室温超导体预期的影响,”他说。
文献信息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5742-0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3-03398-4

原创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1/14/c32b5365f2/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