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连洲/孙世静/王志亮AM: 机器学习指导光电化学水分解的掺杂剂选择

王连洲/孙世静/王志亮AM: 机器学习指导光电化学水分解的掺杂剂选择
掺杂是调整金属氧化物基半导体用于太阳能驱动光电化学(PEC)水分解的有效策略。尽管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掺杂剂的选择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试错法。机器学习(ML)有望为高性能PEC系统的掺杂剂选择提供可预测的见解,因为它可以揭示掺杂剂的大量特征与掺杂光电极的PEC性能之间的相关性。
王连洲/孙世静/王志亮AM: 机器学习指导光电化学水分解的掺杂剂选择
在此,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王连洲教授、王志亮博士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孙世静等人首次报道了应用ML研究掺杂剂选择的关键标准,以改善光电极的PEC 响应。作者以赤铁矿Fe2O3作为原型半导体候选物,采用从17种掺杂剂中获取的数据(每种都包含五种独特的掺杂剂浓度)训练ML模型。
在ML研究中,采用10个内在特征(如原子序数、离子半径、化学价等)和1个处理特征(掺杂剂浓度)作为描述符,并应用了六种不同的算法,包括基准线性回归(LR)、随机森林(RF)、梯度提升(GB)、支持向量回归(SVR)、K近邻回归(KNN)和神经网络(NN)。
王连洲/孙世静/王志亮AM: 机器学习指导光电化学水分解的掺杂剂选择
图1. 纯/掺杂Fe2O3光阳极之间的光电流密度比较
作者基于k折交叉验证,通过均方根误差(RMSE)比较RF、GB、SVR、KNN和NN的模型性能,与基准LR方法相比,KNN、RF 和GB显示出显著的改进。其中,由于批次间的变化,RF模型的RMSE与实验误差的数量级相同。经过训练的ML模型,作者成功预测了分别掺杂镧(La)和钇(Y)的Fe2O3光阳极的电荷分离和转移(CST)性能。
通过SHAP分析对这些描述符的重要性进行排序,作者发现化学态、离子半径和金属-氧(M-O)键形成焓是促进CST的三个最重要的掺杂剂选择标准。此外,ML引导的掺杂剂选择已进一步扩展到典型的基于 CuO的光电阴极设计,展示了这种数据驱动方法的普适性。
王连洲/孙世静/王志亮AM: 机器学习指导光电化学水分解的掺杂剂选择
图2. 基于SHAP的特征重要性分析
Machine Learning Guided Dopant Selection for Metal Oxide based Photoelectrochemical Water Splitting: The Case Study of Fe2O3 and CuO, Advanced Materials 2021. DOI: 10.1002/adma.202106776

原创文章,作者:v-suan,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0/15/362114c06d/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