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再萍/孙志鹏AM:2D-层状Bi到准1D-结构NiBi3,结构维度降低,提高钠/钾离子储存性能

郭再萍/孙志鹏AM:2D-层状Bi到准1D-结构NiBi3,结构维度降低,提高钠/钾离子储存性能
铋(Bi)具有分层结构和半金属导电性,作为Na/K离子电池的合金类负极材料(385 mAh g−1),由于其较大的体积容量(基于Na3Bi为1088 mAh cm−3,基于六方K3Bi为737 mAh cm−3)和低氧化还原电位(~0.55 V vs. Na+/Na,~0.48 V vs. K+/K),已经得到广泛研究。然而,由于Na离子和K离子的较大离子半径,Bi负极在循环过程中会发生较大的体积变化,导致材料粉化和电极与电解质之间持续的副反应。此外,Bi负极的皱褶层状结构和半金属导电性限制了电子传递和Na/K离子扩散。因此,缓冲Bi负极的大体积膨胀,提高电子传导性和Na/K离子扩散性对于增强电化学性能至关重要。
郭再萍/孙志鹏AM:2D-层状Bi到准1D-结构NiBi3,结构维度降低,提高钠/钾离子储存性能
在此,阿德莱德大学郭再萍教授、广东工业大学孙志鹏教授等人提出并发展了一种结构维度减少策略,通过将二维分层结构的Bi转化为具有增强反应动力学和可逆性的准一维结构NiBi3用于Na/K离子存储,以实现其高倍率和稳定循环性能。
研究发现,具有低形成能、金属导电性和三维Na/K离子扩散途径的准一维金属间化合物NiBi3,在经过15000次循环后,Na离子存储具有出色的容量保持率达到94.1%(332 mAh g−1),而在K离子存储中该材料表现出93.4%的首次库仑效率(ICE),其容量保持率也得到显著提升。
郭再萍/孙志鹏AM:2D-层状Bi到准1D-结构NiBi3,结构维度降低,提高钠/钾离子储存性能
图1. NiBi3结构表征
总之,该工作通过将层状Bi和Ni结合起来,成功合成了准一维结构的NiBi3,以开发用于钠/钾离子储存的新型负极材料。由于准一维结构的优越性,NiBi3具有金属导电性和三维的钠/钾离子扩散通道。在作为钠/钾离子储存的阳极材料时,NiBi3负极在15000次循环后,钠储存的容量保持率为94.1%,钾储存的初始库仑效率为93.4%。
非原位XRD分析揭示了NiBi3在钠储存中经历了一个对称的反应机制,NiBi3⇌Ni + NaBi + Na3Bi,而在钾储存中则经历了一个非对称的反应机制,NiBi3→ Ni + K3Bi → Ni + KBi2→ NiBi3。这两种反应由于NiBi3的低形成能而具有很高的可逆性。此外,非原位SEM研究表明,NiBi3电极在循环过程中可以自发地转变为纳米多孔结构,有助于容纳体积膨胀并缩短钠离子的传输路径。这项研究为设计新型钠/钾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提供了一种新策略。
郭再萍/孙志鹏AM:2D-层状Bi到准1D-结构NiBi3,结构维度降低,提高钠/钾离子储存性能
图2. NiBi3负极在钾离子电池中的电化学性能
2D-Layer-Structure Bi To Quasi-1D-Structure NiBi3: Structural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to Superior Sodium and Potassium Ion Storage, Advanced Materials 2023 DOI: 10.1002/adma.202305551

原创文章,作者:v-suan,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0/07/bbaa414e7e/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