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实验顶刊集锦:余家国、晏成林、展思辉、向全军、刘健等计算成果

1. Energy Environ. Sci.:近100%选择性!ZnO@ZnO2助力ORR制H2O2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余家国、晏成林、展思辉、向全军、刘健等计算成果
在中性介质中,双-电子氧还原反应(2e ORR)是一种可持续地从氧气(O2)直接生成过氧化氢(H2O2)的有前途的方法。基于此,苏州大学康振辉教授、刘阳教授和程涛教授等人报道了一种ZnO@ZnO2催化剂,可在中性介质中有效地将O2还原为H2O2。在0.1 M K2SO4电解质中,ZnO@ZnO2通过ORR制H2O2的选择性接近100.0%,在0.1 V下O2转化为H2O2的产率为5.47 mol gcat−1 h−1,通过气体扩散电极装置测试,其法拉第效率(FE)约为95.5%。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余家国、晏成林、展思辉、向全军、刘健等计算成果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作者研究了ZnO@ZnO2,以阐明2e ORR高活性和选择性的机理。其中,模型包括ZnO@ZnO2板、ZnO板和ZnO2板。根据在ZnO、ZnO2和ZnO@ZnO2上生成H2O2的自由能分布图,DFT预测在这三种情况下,潜在的决定步骤(PDS)都是H2O2的形成步骤。因此,ZnO@ZnO2对2e H2O2的生成最活跃,因为PDS最低,为0.14 eV,也得到*OOH结合能(ΔG*OOH)的支持。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余家国、晏成林、展思辉、向全军、刘健等计算成果
此外,ZnO@ZnO2最接近4.2 eV的最优ΔG*OOH。根据4e ORR途径的自由能分布和最佳*O结合能(ΔGO*),ZnO@ZnO2抑制H2O形成的倾向最强。以ΔGO*=2.165 eV为基准,ZnO@ZnO2催化剂驱动H2O2生成的潜力最大,优于其他两种催化剂。总之,DFT计算证实ZnO@ZnO2对H2O2的生成具有较高的活性,对H2O的生成有较强的抑制趋势。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余家国、晏成林、展思辉、向全军、刘健等计算成果
The operation active site of O2 reduction to H2O2 over ZnO. Energy Environ. Sci., 2023, DOI: https://doi.org/10.1039/D3EE01788E.
2. Adv. Mater.:Pt3Fe/NMCS-A助力全pH值HER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余家国、晏成林、展思辉、向全军、刘健等计算成果
有序金属间合金通过提供双活性位点协同加速H2O解离和H+还原,在全pH值析氢反应(HER)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基于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余家国教授和朱必成副研究员等人报道了活化的N-掺杂介孔碳球负载的金属间化合物Pt3Fe合金(Pt3Fe/NMCS-A)作为全pH值HER的高效电催化剂。在0.5 M H2SO4、1.0 M KOH和1.0 M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Pt3Fe/NMCS-A过电位(η10)分别为13、29和48 mV,电流密度为10 mA cm−2,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以保持整体催化性能。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余家国、晏成林、展思辉、向全军、刘健等计算成果
通过DFT计算,作者研究了Pt3Fe/NMCS-A优异的HER活性,以及Pt和Fe之间的强电子相互作用。作者分别使用Pt3Fe合金、Pt金属和Fe金属模型来表示Pt3Fe/NMCS-A、Pt/NMCS-A和Fe/NMCS-A。通过Volmer步骤将H+阳离子吸附在Pt位点上,再通过Tafel步骤将形成的H*中间体结合成H2。当Pt和Fe作为吸附位点时,Pt3Fe/NMCS-A的ΔGH*分别为-0.18和0.20 eV。ΔGH*为正极表示中间产物H*在Fe位点的吸附较弱,不利于后续H2的生成。Pt3Fe/NMCS-A(H吸附在Pt上)、Pt3Fe/NMCS-A(H吸附在Fe上)、Pt/NMCS-A和Fe/NMCS-A分别表现出ΔGH*为-0.18、0.20、-0.21和0.56 eV,表明Pt3Fe/NMCS-A在Pt位点上具有更强的HER活性。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余家国、晏成林、展思辉、向全军、刘健等计算成果
此外,Bader电荷分析揭示了Pt与Fe之间的强电子相互作用以及Pt的电子接受特性,其中吸附H后Pt(n)上的累积电子数从0.19 e增加到0.23 e。总态密度(DOS)发现,Pt3Fe/NMCS-A在Pt 5d轨道上的εd比Pt/NMCS-A更低,与Pt3Fe/NMCS-A轨道最低|ΔGH*|的观测结果非常吻合。由于Pt 5d轨道与H 1s轨道的杂化,Pt 5d轨道的εd向负值偏移,进一步证明了Pt 5d轨道促进了电子再分配,减弱了Pt 5d轨道与H 1s轨道的相互作用。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余家国、晏成林、展思辉、向全军、刘健等计算成果
Modulating The D-Band Center Enables Ultrafine Pt3Fe Alloy Nanoparticles for Ph-Universal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Adv. Mater., 2023, DOI: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303030.
 
3. Adv. Energy Mater.:创记录!RuFe-FeNC助力NO3RR制氨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余家国、晏成林、展思辉、向全军、刘健等计算成果
电化学硝酸盐还原反应(NO3RR)是一种在环境条件下脱除硝酸盐和合成氨(NH3)的有前途的方法。其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反应中间体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能力,而吸附能力是由活性位点的几何构型和电子构型决定的。
基于此,苏州大学晏成林教授和Mengfan Wang等人报道了在RuFe双金属合金(RuFe-FeNC)上触发杂原子系综效应,以优化NO3RR的中间吸附。在-1.4 V下,NH3的产率达到了118.8 mg h−1 mg−1,法拉第效率(FE)达到了92.2%,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余家国、晏成林、展思辉、向全军、刘健等计算成果
通过DFT计算,作者研究了RuFe-FeNC上NO3RR的反应机理。初始阶段是NO3的吸附,Gibbs自由能表明,该阶段在RuFe-FeNC上比在FeNC上更有利。之后,*NO3与质子、电子不断反应生成*HNO3、*NO2、*HNO2、*NO。需注意,在*NO生成后,有两种情况可能发生电还原反应。之所以形成*NOH途径和*HNO途径两种不同的机制,是因为*NO可以通过O侧或N侧受到质子-电子对的攻击,生成*NOH或*HNO。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余家国、晏成林、展思辉、向全军、刘健等计算成果
对于FeNC体系,两种途径的定速步骤分别为*NO到*NOH的质子化步骤和*HNO到*N的质子化步骤,反应能垒分别为1.373 eV和1.261 eV。因此,*HNO通路更容易在FeNC上发生。RuFe-FeNC体系两种途径的RDS分别为*NOH和*HNO质子化为*N,克服了0.617和1.484 eV的能垒。*NOH途径对RuFe-FeNC更有利,能量势垒也比FeNC低得多。在两种体系中,*HNO和*NOH依次被质子化为*N、*NH、*NH2、*NH3和*+NH3,RuFe-FeNC使NH3解吸能量势垒从0.691 eV降低到0.153 eV,说明其更容易解吸NH3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余家国、晏成林、展思辉、向全军、刘健等计算成果
Optimizing Intermediate Adsorption via Heteroatom Ensemble Effect over RuFe Bimetallic Alloy for Enhanced Nitrate Electroreduction to Ammonia. Adv. Energy Mater., 2023, DOI: https://doi.org/10.1002/aenm.202301409.
 
4. Angew. Chem. Int. Ed.:近100%选择性!BP/BWO S-型异质结助力苯胺氧化和CO2光转化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余家国、晏成林、展思辉、向全军、刘健等计算成果
光催化将CO2和H2O转化为乙醇是实现碳中和的理想策略,但由于多步质子耦合电子转移(PCET)的还原半反应效率较低,C-C偶联过程缓慢,水氧化半反应缓慢,因此高活性和选择性合成乙醇还具有挑战性。
基于此,山东大学黄柏标教授和王泽岩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范玉琛教授等人报道了一种由黑磷(BP)和Bi2WO6(BP/BWO)组成的2D/2D S-型异质结(BP/BWO 2D/2D S-型异质结),用于光催化CO2还原偶联与苯胺(BA)氧化。BP/BWO催化剂对CO2还原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性能,对乙醇的收率为61.3 μmol g−1 h−1,选择性为91%;对于氧化产物N-亚苄基苄胺(BDA)的产率为413.3 μmol g-1 h-1,选择性近乎100%。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余家国、晏成林、展思辉、向全军、刘健等计算成果
通过DFT计算,作者研究了BA氧化反应的机理。BA和苄基氨基甲酸(BCA)吸附在BWO的顶部,计算出BA和BCA在BP/BWO上的吸附能分别为-1.21 eV和-3.18 eV,比原始BWO(BA为-0.6 eV、BCA为-0.89 eV)负得多,表明BP/BWO的吸附亲和力显著增强。模拟BA和BCA的活化过程,生成相应的正电荷中间体(分别为PhCH2NH2∙+和PhCH2NHCOOH∙+)。显然,BWO和BP/BWO通过氢键的形成和断裂激活BCA分子,与BA的激活不同。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余家国、晏成林、展思辉、向全军、刘健等计算成果
对比N-Bi和H-O之间的共价键,氢键更容易形成和断裂,从而增加了BCA的吸附能,加速了活化。BWO和BP/BWO的BCA比BA的过渡态势垒要低。结果表明,BCA分子比BA分子更容易被氧化。此外,BA和BCA在BP/BWO上的活化能垒显著低于BWO上的活化能垒。DFT计算结果表明,BP/BWO更有利于BA和BCA的吸附和活化。BCA比BA更易氧化,在热力学上更有利于CO2的还原。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余家国、晏成林、展思辉、向全军、刘健等计算成果
Coupling Benzylamine Oxidation with CO2 Photoconversion to Ethanol over a Black Phosphorus and Bismuth Tungstate S-Scheme Heterojunction. Angew. Chem. Int. Ed., 2023, DOI: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302919.
 
5. Angew. Chem. Int. Ed.:Pd@HoMS-C和Pd/HoMS-C助力选择性催化半加氢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余家国、晏成林、展思辉、向全军、刘健等计算成果
模仿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来制造人工细胞器,刺激了生产具有仿生催化功能的中空纳米反应器有效策略的发展,但由于制备难度很大,很少有报道。
基于此,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刘健研究员、杨启华研究员等人报道了一种具有中空多壳结构(HoMS)和空间负载金属纳米颗粒的中空纳米反应器。从分子水平的设计策略出发,精确地构建了定义良好的中空多壳结构酚醛树脂(HoMS-PR)和碳(HoMS-C)微米颗粒。内部封装(Pd@HoMS-C)或外部支持(Pd/HoMS-C)在催化半加氢反应中具有分子识别特性,包括对小脂肪底物的Pd@HoMS-C和对大芳香底物的Pd/HoMS-C的高活性和选择性。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余家国、晏成林、展思辉、向全军、刘健等计算成果
通过DFT计算,作者研究了这对纳米反应器分子识别催化行为的原因,并比较了不同分子大小和形状的底物(3H和PA)在负载Pd30簇(Pd30Gr)和纯石墨烯(Gr)的石墨烯模型上的吸附能。其中,PA在Pd30Gr上的吸附能(-3.86 eV)明显高于3H(-2.77 eV),从而导致PA优先附着在暴露的Pd NPs上,使Pd/HoMS-C对PA具有更优异的催化活性。在Gr模型下,3H上的吸附能弱于PA,表明3H分子更容易通过碳壳层扩散,并被Pd@HoMS-C富集和加氢。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余家国、晏成林、展思辉、向全军、刘健等计算成果
此外,作者还分析了这些模型吸附的底物分子(Pd30Gr和Gr)的电荷密度差,以及被吸附的底物分子中C原子的总Bader电荷。Bader电荷表明,在吸附结构中,电子从Pd30Gr和Gr向3H和PA转移。
对比3H,Pd30Gr和Gr都向PA转移了更多的电子,相应Pd30Gr到3H的电子转移值为0.68 e,Pd30Gr到PA的电子转移值为0.99 e,Gr到3H的电子转移值为0.59 e,Gr到PA的电子转移值为0.67 e,证明了上述吸附行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分子识别催化性能。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余家国、晏成林、展思辉、向全军、刘健等计算成果
Design of Hollow Nanoreactors for Size- and Shape-Selective Catalytic Semihydrogenation Driven by Molecular Recognition. Angew. Chem. Int. Ed., 2023, DOI: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307096.
 
6. Angew. Chem. Int. Ed.:首次报道!BiOSSA/Biclu助力ORR制过氧化氢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余家国、晏成林、展思辉、向全军、刘健等计算成果
由于p-嵌段元素具有封闭的d-壳层,因此构建p-嵌段元素电催化剂被认为十分具有挑战性。基于此,清华大学陈晨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张加涛教授等人首次报道了一种由铋(Bi)基金属-有机骨架衍生的p-嵌段元素Bi基催化剂(Bi-MOF),具有高O配位数,用于高选择性O2还原反应(ORR)生成过氧化氢(H2O2),包含单原子Bi与O和S原子配位以及Bi纳米团簇(Biclu),记为BiOSSA/Biclu
其在RRDE测试中具有高的2e还原选择性(最高可达95%),并且具有大电流密度(0.15 V时为36 mA cm-2),具有相当大的H2O2产率和高H2O2法拉第效率(在0.3 V时为11.5 mg cm-2 h–1,FE约90%),并且在H电池测试中具有长期耐用性(约22 h)。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余家国、晏成林、展思辉、向全军、刘健等计算成果
通过DFT计算,作者研究了不同形式的Bi和实际活性位点的作用。根据这些结果,作者计算所有可能的活性位点的过电位,以比较2e ORR的电催化能力。BiOSSA的过电位远低于BiOSNP的过电位,表明Bi单原子催化位点对2e ORR的催化效果优于纯Bi表面。BiOSA的过电位远大于BiOSSA,说明单原子位点Bi的活性受配位环境影响较大,S原子的引入显著提高了催化性能。加载单原子Bi相邻的Bi簇后,无论簇放置在单原子的上方、下方和侧面的空间位置,过电位值都高于单原子Bi作为活性位点时的BiOSSA,表明Bi簇点对单原子的催化性能起到了阻碍作用。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余家国、晏成林、展思辉、向全军、刘健等计算成果
如果负载Bi纳米团簇作为活性位点,无论团簇放置在单原子的上方还是侧面的空间位置,计算出的相关过电位都降低到几乎为零,证明了Bi纳米团簇位点比Bi单原子位点更有利于2e ORR。此外,通过对比BiOSSA/Biclu和BiOSA/Biclu在Bi簇位点下的过电位,发现对应的单原子配位环境会影响过电位的值。空位-C中心的过电位为0.4 V,低于空位-C侧的2.36 V,表明空位-C中心向2e ORR的潜在活性位点。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余家国、晏成林、展思辉、向全军、刘健等计算成果
p-Block Bismuth Nanoclusters Sites Activated by Atomically Dispersed Bismuth for Tandem Boosting Electrocatalytic Hydrogen Peroxide Production. Angew. Chem. Int. Ed., 2023, DOI: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304488.
 
7. Nat. Commun.:TCN/HCN中独特的S-型电荷迁移机制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余家国、晏成林、展思辉、向全军、刘健等计算成果
由于缺乏合适的表征策略,理解电荷转移动力学和载流子分离途径还具有挑战性。基于此,电子科技大学向全军教授和乔梁教授、中南民族大学吕康乐教授等人报道了利用结晶三嗪/七嗪氮化碳同质结(TCN/HCN)作为模型系统来展示界面电子转移机制。
在原位光发射过程中,表面双-金属助催化剂用作敏感探针,用于追踪界面光电子从三嗪相到七嗪相的S-型转移。光照下样品表面电位的变化证实了S-型电荷的动态转移。利用S-型电子转移的独特优点,TCN/HCN的CO2光还原活性显著增强。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余家国、晏成林、展思辉、向全军、刘健等计算成果
通过DFT计算,作者进一步研究了TCN与HCN之间的光生电子转移机理。TCN/HCN同质结的功函数为5.86 eV,层间距离为3.3 Å。同时,HCN的静电电位比TCN深,表明电子倾向于从HCN向TCN转移。
需注意,传统的理论计算只能模拟半导体上的静态电荷分布,模拟“暗态”环境的情况,因此不能直接用于分析光激发过程中光生载流子迁移的机理。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余家国、晏成林、展思辉、向全军、刘健等计算成果
此外,Mulliken电荷分析揭示了TCN/HCN同质结在黑暗和照明环境下相反的电子转移途径。在黑暗条件下,HCN表面发生电子耗尽,而TCN表面出现电子富集,表明电子从HCN转移到TCN。在光照条件下,电子转移路径完全相反。TCN/HCN同质结的2D电荷密度差图也证实了这一点,支持了TCN/HCN界面上的光生电子遵循S-型转移机制。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余家国、晏成林、展思辉、向全军、刘健等计算成果
Understanding the unique S-scheme charge migration in triazine/heptazine crystalline carbon nitride homojunction. Nat. Commun., 2023, DOI: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39578-z.
 
8. Small:提高45倍!M-PyPor-COFs实现高效CO2光还原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余家国、晏成林、展思辉、向全军、刘健等计算成果
将CO2转化为增值化学品以解决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有希望,但也具有挑战性。基于此,山东大学李培洲教授等人报道了通过将金属离子(Co2+、Ni2+、Cu2+和Zn2+)包埋在咪唑连接的强健光敏共价有机骨架(PyPor-COF)中,合理设计和构建了有效的CO2转化光催化剂。结果表明,所有金属化的PyPor-COFs(M-PyPor-COFs)的光化学性质都有显著的增强。
光催化反应表明,Co-金属化PyPor-COF(Co-PyPor-COF)在光照射下的CO产率高达9645 µmol g−1 h−1,选择性为96.7%,是无金属化PyPor-COF的45倍以上,而Ni-金属化PyPor-COF(Ni-PyPor-COF)可进一步串联催化CO生成CH4,产率为463.2 µmol g−1 h−1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余家国、晏成林、展思辉、向全军、刘健等计算成果
通过DFT计算,作者研究了Co-PyPor-COF和Ni-PyPor-COF以及无金属的PyPor-COF的反应途径,发现它们具有优异的CO2光还原活性。通过计算不同反应步骤的吉布斯自由能(ΔG),发现Co-PyPor-COF中*COOH的形成能垒仅为0.32 eV,远小于Ni-PyPor-COF的1.72 eV和PyPor-COF的2.18 eV。当PyPor-COF的ΔG值过高而不能生成*COOH时,Co-PyPor-COF的生成能垒降低,表明*COOH更容易有效地被Co聚集中心固定,从而提高了Co-PyPor-COF光催化还原CO2的收率和选择性。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余家国、晏成林、展思辉、向全军、刘健等计算成果
此外,两种金属化COFs从*COOH到*CO的转变在热力学上都是有利的,其能量发射分别为-0.63 eV和-3.03 eV,表明Ni催化中心比CO催化中心具有更强的捕获*CO的能力,可能是由于两种金属的电子结构不同所致。由于具有合适的能垒和跃迁能,Co-PyPor-COF倾向于通过途径I解离*CO中间体,而不是通过途径II进一步将CO*质子化为CHO*,使得它具有高度的CO选择性。
因此,Co-PyPor-COF催化的CO2还原反应是一个热力学控制的反应。Ni-PyPor-COF由于更高的*COOH形成能垒和更大的能量发射,更容易生成*CO物种,倾向于通过途径II将*CO质子化为*CHO,通过进一步的反应生成CH4
计算+实验顶刊集锦:余家国、晏成林、展思辉、向全军、刘健等计算成果
Highly Enhancing CO2 Photoreduction by Metallization of an Imidazole-linked Robust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Small, 2023, DOI:10.1002/smll.202303324.

原创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0/03/2388c4a375/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