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发表第30篇Nat. Commun.!首创电解维C制氢,获审稿人一致好评!

他,发表第30篇Nat. Commun.!首创电解维C制氢,获审稿人一致好评!

成果简介
氢气生产加上生物质升级对未来可持续能源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大多数生物质电氧化反应存在高工作电压和低电流密度的问题,这极大地阻碍了大规模工业应用。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成会明院士、彭晶等人报道了一种结合阳极抗坏血酸(维生素C)电氧化和阴极析氢的酸性制氢系统。与传统有机氧化中C-H和O-H键的缓慢动力学裂解不同,抗坏血酸中高活性的烯醇结构的氧化动力学更快,当使用单原子Fe催化剂时,可实现超低过电位,仅为12 mV@10 mA/cm2,并且在仅0.75 V下达到1 A/cm2,氢气生产的法拉第效率约为100%。
此外,制备的双电极无膜电解槽在60°C下可提供2 A/cm2@1.1 V的工业电流密度(2.63 kWh/Nm3 H2),其耗电量为传统水电解(~5 kWh/Nm3 H2)的一半。这项工作为实现工业规模的生物质制氢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关工作以《Acidic enol electrooxidation-coupled hydrogen production with ampere-level current density》为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论文。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成会明院士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第30篇论文。
他,发表第30篇Nat. Commun.!首创电解维C制氢,获审稿人一致好评!
研究背景
在传统电解水装置中,由于析氧反应(OER)过程动力学缓慢,极大地限制了电解效率,从而导致需要在高电压(例如>1.6 V)来实现氢气生产。开发与阳极反应相结合的制氢系统在热力学上比OER更有利、更安全、更经济。
最近,人们提出了一个特别有吸引力的系统,用生物质及其衍生物(如醇、甘油、5-羟甲基糠醛、葡萄糖等)的电氧化来取代OER,这种系统具有可持续性,不会破坏当前生态系统的碳平衡。它们的电氧化理论电位低于OER,并可用于生产具有附加价值的氧化物质。
因此,将电解水与这些阳极反应相结合,不仅节省了电力消耗,而且加速了氢气的生产和高价值副产品的产生。在这种情况下,生物质电氧化伴随着一个竞争性的OER过程,该过程需要昂贵的膜,从而导致系统成本高,效率低,制氢能耗高。
在此,本文报道了利用抗坏血酸(AA)作为阳极添加剂来取代OER用于制氢。AA是一种烯醇结构的天然产物,可以很容易地通过生物发酵合成,其氧化产物——脱氢抗坏血酸(DHA)用于医疗、化妆品和制药工业。由于具有还原烯二醇基团,AA的理论氧化电位为0.48 V,远低于OER。此外,AA氧化为DHA只涉及双电子转移,在动力学上比其他有机分子更有利。
更值得一提的是,结合AA酸的优点,作者开发了一种高效、无膜的AA电氧化制氢系统。在60°C下,双电极电解槽的电池电压仅为1.1 V,可实现2 A/cm2的工业电流密度,耗电量约为传统水电解的一半。同时,该研究工作受到了三位审稿人的一致好评,认为这是电解制氢领域内一个重要的突破。
他,发表第30篇Nat. Commun.!首创电解维C制氢,获审稿人一致好评!
他,发表第30篇Nat. Commun.!首创电解维C制氢,获审稿人一致好评!
他,发表第30篇Nat. Commun.!首创电解维C制氢,获审稿人一致好评!
我们都知道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论文,在online的同时,也大多都会提供同行评审的内容。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契机,不仅仅是帮助我们如何回复审稿意见,还可以在论文写作、投稿期间,帮助我们进一步提升文稿质量,都有很大的作用。
图文导读
他,发表第30篇Nat. Commun.!首创电解维C制氢,获审稿人一致好评!
图1. 不同分子结构中C-H键和O-H键的解离能示意图
烯醇是一种结构,包含一个羟基共价连接到一个双键的碳原子上。与醇或醛中的C-H键和O-H键相比,烯醇结构的反应性更强,其氢原子更容易被解离。可以想象,具有烯醇结构的生物质有望实现更快的电氧化动力学、促进制氢,具有低过电位和应用电位,从而绕过对膜的需求,降低材料/操作成本。
他,发表第30篇Nat. Commun.!首创电解维C制氢,获审稿人一致好评!
图2. 基于AC-HAADF-STEM和XAFS的结构表征
作者设计并合成了锚定在Ketjen black上的Fe单原子催化剂(x%Fe@KJ,其中x为质量负载),其质量负载范围为1至10 wt.%。从图2a、b的AC-STEM图像来看,2.5%Fe@KJ催化剂存在许多孤立的Fe原子。从图2c的EDS图中,可以发现KJ中的Fe、O和C元素呈均匀分布。
本文利用XAFS验证了Fe的化学态与配位结构。如图2d所示,2.5%Fe@KJ的K边XANES光谱显示出与参考Fe2O3非常相似的谱线,从而验证了2.5%Fe@KJ中Fe处于+3氧化态。EXAFS进一步揭示了其在~1.5 Å处的主导峰,这归因于Fe-O键(图2e),而在约2.2 Å处没有峰值表明2.5%Fe@KJ处不存在Fe-Fe键。随后,进行EXAFS曲线拟合分析,证实了2.5%Fe@KJ中Fe与O形成类似卟啉样构型的Fe-O4位点。
他,发表第30篇Nat. Commun.!首创电解维C制氢,获审稿人一致好评!
图3. 电化学性能
尽管在pH=2.3的酸性AA溶液中,2.5%Fe@KJ催化剂仍表现出出色的AA氧化性能,在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可实现12 mV的超低过电位,大大优于酸性基准OER催化剂IrO2的OER性能。相反,当电解质为pH相同的H2SO4时,2.5%Fe@KJ催化剂的电流密度在2 V以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表明AA溶液中的阳极电流是AAOR而不是OER的结果(图3a)。
此外,许多生物质电氧化反应已被报道用于制氢;但多数过电位大于600 mV(图3b),导致阳极半反应的工作电位较大,甚至超过1.23 V。
随后,评估了不同金属基(Fe、Co、Ni、Cu)催化剂在相同质量负载下的AAOR性能。结果发现2.5%Fe@KJ催化剂表现出最好的催化性能,在室温(RT)下,它在0.75 V的电位下实现了1 A/cm2的超高电流密度(图3c)。
利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对AAOR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图3d)。随着操作电位的增大,AAOR的半圆曲线变小,表明AAOR的阻抗减小,反应动力学加快。各种金属单原子催化剂的EIS表明,在相同电位下,Fe单原子催化剂的电荷转移阻抗最小,表明2.5%Fe@KJ催化剂的动力学更快,这与LSV的结果一致。
在100 mA/cm2下,通过时间电位法测定2.5%Fe@KJ催化剂对AA氧化的耐久性。结果表明,2.5%Fe@KJ催化剂活性在超过100小时的时间内不会出现明显的降解(图3e),超过了目前报道的大多数生物质电氧化制氢系统的长期稳定性。
他,发表第30篇Nat. Commun.!首创电解维C制氢,获审稿人一致好评!
图4. AA氧化产物的表征
本研究利用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NMR)研究了阳极产物及其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从红外光谱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新生成的羰基(-C=O)峰(位于1797 cm-1的峰)出现并变得明显。
相反,C=C峰逐渐降低,表明AA被氧化为中间产物HA和DHA(图4a、b)。同时,观察到AA的峰值强度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减弱。定量分析表明,在0.75 V下,4 h后DHA的收率可达87%(图4c)。上述结果表明,AA的产物主要是DHA,这与红外光谱结果一致。
为了进一步证明Fe-O单原子催化剂的优越活性,计算了四种不同金属单原子在U=0 V和1 V时AA氧化为DHA的吉布斯自由能图(图4d)。本提出了一种可能的机制:首先取稳定的HA作为初始状态,如图4e所示。
接下来,金属阳离子之间发生亲电吸附过程,随后是HA阴离子脱质子和电子损失。最后,金属和DHA的解吸过程发生。计算表明,对于所有金属来说,第一步的吉布斯自由能都是负的,这表明这个过程可以是自发的。吉布斯自由能图表明,步骤II是所有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速率决定步骤。具体来说,吸附在FeOδ单原子催化剂上的HA的电荷转移量大于其他三种金属氧化物单原子催化剂,表明FeOδ催化剂更容易促进烯醇结构另一侧羟基的解离。
他,发表第30篇Nat. Commun.!首创电解维C制氢,获审稿人一致好评!
图5. 双电极制氢系统的性能
为了探索利用AAOR偶联系统产氢的可行性,作者构建了一个无膜双电极电解槽,其中2.5%Fe@KJ作为阳极催化剂,Pt 网作为阴极催化剂用于析氢(图5a、b)。在25℃和60℃下评估极化曲线以确定系统性能。
结果表明,在25℃下,双电极系统只需1.5 V就能达到2 A/cm2的电流密度。在60℃时,仅在1.1 V时就可获得2 A/cm2的电流密度,在1.5 V的电解电压下可获得高达4 A/cm2的电流密度(图5c)。此外,计算氢产物的法拉第效率为100%,表明无O2或CO2产物(图5d)。
文献信息
Acidic enol electrooxidation-coupled hydrogen production with ampere-level current density,Nature Communications,2023.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39848-w

原创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0/02/78c1c31c98/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