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毅/罗奇鸣/高山/詹孝文Nature子刊:Operando光谱+DFT计算,探究Cu(Tpy)2上电催化CO2转化机理 2022年11月4日 上午12:19 • 顶刊 • 阅读 29 本文通过operando拉曼/FT-IR光谱以及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来阐明CO2RR过程的反应途径和实时分子结构演变 利用可再生电力驱动的CO2电化学还原(CO2RR)是将CO2转化为有价值的燃料和原料的一种有前景的方法。然而,高效CO2还原反应电催化剂的合理设计仍然受到机理认识不足的严重阻碍。 基于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谢毅和罗奇鸣、安徽大学高山和詹孝文等将一种研究较少的bis-tpy{[Cu(Tpy)2]Cl2•xH2O}配合物(其中tpy = 4-(4-甲基苯基)-2,2:6,2-三联吡啶)作为模型催化剂(以下简称Cu(Tpy)2),通过operando拉曼/FT-IR光谱以及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来阐明CO2RR过程的反应途径和实时分子结构演变。 研究人员首先合成了Cu(Tpy)2配合物,并将其固定在Ketjen炭黑(KB)(Cu(Tpy)2-KB)上,随后再在玻碳(GC)电极上滴涂Cu(Tpy)2-KB。得到的Cu(Tpy)2-kB@GC表现出99.5%的高CO选择性,在-0.6 VRHE下稳定80小时,并且其还表现出异常高的转换效率(TOF),超过大多数先进的催化剂。 此外,结合operando光谱实验和理论计算的结果,研究人员首次揭示了电催化CO2RR过程中活性位点转移的接力棒式机制。 具体而言,第一个质子化步骤涉及在N位点上形成*COOH之前破坏Cu-N键,紧接着在中央N活性位点发生*COOH的第二个质子化步骤,随后发生N-to-Cu活性位点转移使得在Cu位点上形成*CO。 这种独特的活性位点转移使得在Cu位(0.18 eV)上形成*CO的能垒明显低于中心N位(1.27 eV),导致随后的低能垒CO解吸(-0.13 eV)和催化剂回收成为可能,这也解释了为什么Cu(Tpy)2-KB@GC具有高的CO选择性和催化耐久性。综上,该项研究提出的方法和结果有望加速该领域的机理研究,并为合理设计开发新一代电催化剂提供了指导。 Mechanistic Insights into CO2 Conversion Chemistry of Copper Bis-(terpyridine) Molecular Electrocatalyst using Accessible Operando Spectrochemistry.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2. DOI: 10.1038/s41467-022-33689-9 原创文章,作者:华算老司机,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2/11/04/a91e909efc/ Nature子刊中科大催化安徽大学谢毅 赞 (0) 0 生成海报 相关推荐 司利平Adv. Sci.:零应变储钾负极,10 A/g下稳定循环25000圈! 2023年10月10日 韩国蔚山国立科学技术院/釜山大学AM: 纯结晶C60纳米颗粒的反常高锂存储 2023年10月23日 Si纳米线“再续传奇”!三院院士杨培东,最新Nature Catalysis! 2024年8月6日 Adv. Energy Mater.:通过超薄亚纳米多孔碳纳米膜调节阳离子传输抑制锂枝晶形成 2023年11月5日 浙农林大Nano Research:FeMn-OH-BC活化过氧单硫酸盐高效降解四环素 2023年11月1日 江苏大学连加彪AFM:通过对MoS2进行热处理,提高其10倍容量! 2023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