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牛】Hubert A. Gasteiger 高电压三元电池失效机理,4.6 V高电压下NCM811电池电解液分解过程

内容来源清新电源 ”← 关注它

2019年被称为NCM811应用元年,CATL NCM811电池量产并声称已经解决安全问题,吉利几何A、广汽AionS、蔚来ES6和华晨宝马X1 PHEV相继使用NCM811电池。

 

NCM811的最大优势在于能量密度高,但高镍属性又决定了其安全性和产气问题较为突出。相比于NCM523可以将上限电压提高到4.3-4.4 V,目前NCM811上限电压为4.2 V,上限电压进一步提高电池产气严重,困难重重。

 

要想搞定高电压三元电池,弄清其中的失效机理必不可少。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Hubert A. Gasteiger课题组近年来利用在线电化学质谱(OEMS, on-line electrochemical mass spectrometry)在NCM电池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

OEMS的优势在于可在线实时获取电池中电化学信号和气体成分信息,二者的结合可以揭示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机理。

 

最近,Hubert A. Gasteiger课题组与美国罗德岛大学Brett L. Lucht组合作,利用包括OEMS在内的多种电化学手段对NCM811电池电解液在高电压下的氧化分解机理进行了研究,成果以Understanding Electrolyte Decomposition of Graphite/NCM811 Cells at Elevated Operating Voltage为题发表在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上。

【大牛】Hubert A. Gasteiger 高电压三元电池失效机理,4.6 V高电压下NCM811电池电解液分解过程

【大牛】Hubert A. Gasteiger 高电压三元电池失效机理,4.6 V高电压下NCM811电池电解液分解过程
研究亮点

系统、深入揭示了4.6 V高电压下NCM811电池电解液分解过程。

【大牛】Hubert A. Gasteiger 高电压三元电池失效机理,4.6 V高电压下NCM811电池电解液分解过程
图文浅析

【大牛】Hubert A. Gasteiger 高电压三元电池失效机理,4.6 V高电压下NCM811电池电解液分解过程

图1. NCM811/石墨电池上限电压分别为4.2 V和4.4 V时电化学性能对比。

 

首先,作者对比了NCM811/石墨电池上限电压分别为4.2 V和4.4 V时电化学性能的差异。

 

如图1a所示,当上限电压为4.2 V时,电池的初始放电容量约190 mAh/g,循环100周容量保持率接近100%;而当上限电压为4.6 V,电池的初始放电容量虽然提高至221 mAh/g,但同样循环100周容量保持率仅有89%,容量仅比4.2 V循环100周高9 mAh/g。

 

在图1b可以看到,上限电压4.2 V循环100周最高电位峰值从初始的4.10 V移动至4.05 V,而上限电压4.6 V循环100周最高电位峰值从初始的4.10 V移动至3.98 V,表明上限电压4.6 V循环电池材料的变化更大。

【大牛】Hubert A. Gasteiger 高电压三元电池失效机理,4.6 V高电压下NCM811电池电解液分解过程

图2. 上限电压分别为4.2 V和4.6 V时的EIS对比

 

紧接着,作者对比了上限电压4.2 V和4.6 V循环电化学阻抗谱结果。

 

如图2a和图2b所示,上限电压4.6 V首周循环全电池阻值较4.2 V高约33 Ω,上限电压4.6 V循环100周后阻值提高至197 Ω,而4.2 V阻止没有显著变化。

 

图2c和图2d对称电池EIS结果则显示上限电压分别为4.2 V和4.6 V首周循环正极阻值增加明显,而负极阻值几乎相同,由此表明提高上限电压全电池阻值增大的主要来源是正极。

 

【大牛】Hubert A. Gasteiger 高电压三元电池失效机理,4.6 V高电压下NCM811电池电解液分解过程

图3. NCM811/石墨电池前两周循环OEMS表征。电解液为LP57,EC:EMC=3:7,LiPF6浓度为1 M。

随后作者利用OEMS对NCM811/石墨电池前两周循环产气行为进行了分析。

 

如图3所示,不论上限电压4.2 V或4.6 V,首次充电均能检测到C2H4和CO,这主要是EC和EMC还原所产生的。

 

此外,循环过程能检测到DEC和DMC,二者源于EMC的酯交换反应所生成。当上限电压从4.2 V提高至4.6 V,CO2、O2和H2量均大幅增加。

 

结合前人的研究认识,由于上限电压提高,正极材料循环过程结构变化加剧,O2释放量增加。释放的O2又会同电解液反应加剧电解液的氧化,进而产生更多的CO2。电解液氧化产生的质子H扩散至负极还原形成H2

 

【大牛】Hubert A. Gasteiger 高电压三元电池失效机理,4.6 V高电压下NCM811电池电解液分解过程

图4. (a)全电池分别3.0-4.2 V和3.0-4.6 V循环100周后电解液成分分析对比;(b)全电池分别3.0-4.2 V和3.0-4.6 V循环1周、2周和100周后电解液中DEC和DMC含量对比。

如图4a所示,新鲜LP57电解液溶剂成分仅含EC和EMC,上限电压4.2 V和4.6 V循环后电解液中除了EC和EMC还能检测到DMC、DEC和寡碳酸盐。

 

如上文所示,DEC和DMC来源于EMC的酯交换反应,而寡碳酸盐则来源于EC的酯交换反应。如图4b所示,随着循环周数的增加,电解液中DEC和DMC含量不断提高,但二者浓度最显著的变化来自首周循环。

 

从图4b还可以看到,首周循环后DEC和DMC浓度似乎与上限电压无关,但随着循环周数的继续进行,循环上限电压越高DEC和DMC浓度也越高。由此表明上限电压对酯交换反应产物的初始形成影响不明显,但对后续累积形成有明显影响。

【大牛】Hubert A. Gasteiger 高电压三元电池失效机理,4.6 V高电压下NCM811电池电解液分解过程

图5. 上限电压分别为4.2 V和4.6 V时循环后的石墨负极XPS表征

最后,作者利用XPS对上限电压4.2 V和4.6 V循环后的石墨负极进行了表征。

 

如图5所示,新鲜石墨负极可以观察到石墨(284.2 eV)、碳氢化合物/SBR(284.8 eV)和CMC(286.9和288.5 eV)的特征峰。但随着循环的进行,该三者的特征峰强度逐步降低甚至不可见,而-CO2和-CO3的特征峰开始出现,表明循环后石墨负极表面确实形成了SEI膜。

 

此外,新鲜石墨负极表面没有观察到含氟物质和含磷物质的特征峰,但循环后尤其是上限电压4.6 V循环后,石墨负极表面能检测到LiF (684.9 eV)和LixPFyOz (687.0 eV)的特征峰。

 

更为重要的是,新鲜石墨负极无Ni特征峰,但上限电压4.2 V和4.6 V循环后石墨负极表面Ni特征峰非常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循环后新物质特征峰强度随着上限电压提高而增强,表明随着上限电压提高电池副反应加剧,且正极溶出的Ni离子会扩散至负极并在负极沉积。

【大牛】Hubert A. Gasteiger 高电压三元电池失效机理,4.6 V高电压下NCM811电池电解液分解过程
小结

(1) 随着循环上限电压的提高,NCM811/石墨电池正极结构破坏和副反应加剧,CO2、H2、O2气体量不断增加,正极溶出的Ni离子扩散至负极并在负极沉积;

(2) 随着循环上限电压的提高,NCM811/石墨电池阻值的增大主要源于正极。

【大牛】Hubert A. Gasteiger 高电压三元电池失效机理,4.6 V高电压下NCM811电池电解液分解过程
论文信息

Nina Laszczynski, Sophie Solchenbach, Hubert A. Gasteiger, Brett L. Lucht. Understanding Electrolyte Decomposition of Graphite/NCM811 Cells at Elevated Operating Voltage.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166 (10) A1853-A1859 (2019).

【大牛】Hubert A. Gasteiger 高电压三元电池失效机理,4.6 V高电压下NCM811电池电解液分解过程
参考文献

[1] S. Solchenbach, M. Metzger, M. Egawa, H. Beyer, H. A. Gasteiger. Quantification of PF5 and POF3 from Side Reactions of LiPF6 in Li-Ion Batteries,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165 (13) A3022-A3028 (2018).

[2] Anna T. S. Freiberg, Matthias K. Roos, Johannes Wandt, Regina de Vivie-Riedle, Hubert A. Gasteiger. Singlet Oxygen Reactivity with Carbonate Solvents Used for Li-Ion Battery Electrolytes.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A, 2018, 122 (45): 8828–8839.

[3] Johannes Wandt, Anna T.S. Freiberg, Alexander Ogrodnik, Hubert A. Gasteiger. Singlet oxygen evolution from layered transition metal oxide cathode material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Materials Today, 2018, 21(8):825-833.

原创文章,作者:菜菜欧尼酱,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1/16/818cdb632e/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