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盈盈Adv. Sci.: 实现4.6 V高压LiCoO2电池的外向内取向的纳米结构

陆盈盈Adv. Sci.: 实现4.6 V高压LiCoO2电池的外向内取向的纳米结构
研究表明,当电压增加到4.6 V以从钴酸锂(LCO)中提取更多的锂时,锂浓度梯度增加。伴随着不可逆的表面结构退化和CEI无限生长表面引发的O/Co损失会减少Li的储存位点并阻碍Li+的扩散,导致无限的容量衰减,这是LCO在高压下稳定循环的主要障碍。
陆盈盈Adv. Sci.: 实现4.6 V高压LiCoO2电池的外向内取向的纳米结构
在此,考虑到高度脱锂表面上的这些艰巨挑战,浙江大学陆盈盈研究员等人在 LCO单晶表面上制备了一种由外向内取向的纳米结构(OIN-LCO),以按照电化学稳定剂、Li促进剂和O损失抑制剂的原理提供多重保护。
OIN-LCO由三个功能性表面层组成:
1)嵌入超薄(2~3 nm)LiF涂层中的Li2CoTi3O8颗粒用作与电解液尤其是HF的物理隔离,防止因Co离子溶解和CEI无限生长的界面副反应。
2)类似尖晶石的过渡层≈20-30 nm,微量掺杂Ti和F作为固体结构弥合体和表面之间的锂迁移间隙并防止晶格失配。
3)在涂层下方约100 nm的梯度F掺杂层可强烈稳定晶格O并防止不可逆的相转变,DFT计算证明F掺杂促进了深度脱锂状态下的Li扩散。

陆盈盈Adv. Sci.: 实现4.6 V高压LiCoO2电池的外向内取向的纳米结构

图1. Li/LCO半电池和石墨/LCO软包全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因此,在这种结构的保护下,OIN-LCO电极可承受4.6 V的高电压。在纽扣半电池中,与原始LCO相比(200次循环后容量为90.5 mAh g-1),OIN-LCO在0.1 C下实现了177.4 mAh g-1的高放电容量,2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1.2%(容量为144.0 mAh g-1)。原始LCO的初始库仑效率仅为86.68%,远低于OIN-LCO(93.07%)。
此外,在高负载(13.0 mg cm-2)的4.5 V软包全电池上135次循环后,改进的 OIN-LCO电极表现出81.52% 的能量密度保持率,而使用原始的LCO时仅能提供13次循环。这项工作深入分析了LCO正极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其扩展到其他正极如富锂层状材料或富镍LiNixMnyCo1-x-yO2,以接近实际应用的理论容量极限。

陆盈盈Adv. Sci.: 实现4.6 V高压LiCoO2电池的外向内取向的纳米结构

图2. F掺杂影响氧活性和Li+扩散率的DFT计算
Outside-In Nanostructure Fabricated on LiCoO2 Surface for High-Voltage Lithium-Ion Batteries, Advanced Science 2022. DOI: 10.1002/advs.202104841

原创文章,作者:v-suan,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0/15/7b1cd52927/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