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女神,又美又飒!祝红丽、陈红征、邹应萍、周欢萍、余彦、孟颖、叶金花、潘慧霖、刘明侦等给年轻人的建议!

最近,ACS Energy Letters对于在能源前沿领域做出杰出工作的世界女性科学家进行了专访,里面有很多中国及华人女科学家。这里,小编带大家一览这些科研女神的风采!

01

美国东北大学祝红丽(Hongli (Julie) Zhu)
科研女神,又美又飒!祝红丽、陈红征、邹应萍、周欢萍、余彦、孟颖、叶金花、潘慧霖、刘明侦等给年轻人的建议!
利用可再生的天然原料制备先进的功能材料及器件,将有助于减少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通过科学技术将人与自然紧密连接,祝红丽团队主要关注于可持续能源存储,多功能材料制备,以及先进制造技术。基于在天然资源、能源储存、柔性器件及先进制造方面的研究兴趣和专业知识,祝红丽团队以从自然中开发更多功能性材料为目标,以及实现更加安全、廉价、高性能的能源储存系统。目前,祝红丽副教授已发表70余篇工作,其团队的多项研究成果被CBC News、National Public Radio、Science Daily等40余家媒体所报道。
专访内容:2015年,当我在东北大学开始我的职业生涯时,我正在考虑使用2D材料来研究清洁能源,并专注于对可再生原料的转化,如木质纤维素,将废物转化为对能源应用和可持续材料以及制造有用的其他形式。随着能源研究的不断进行,我更加关注于解决能源存储中的安全问题。在我们的实验室里,我们正在努力提高金属硫化物的稳定性,并开发全固态锂电池
近年来,我们研究了锂金属界面稳定、电化学稳定窗口扩展、金属硫化物电解质的空气稳定性改善、正极界面稳定以及电池能量密度的改善。我对年轻一代的建议是,永远不要停止追求你的梦想。努力工作,梦想有可能,追逐太阳,寻找美丽的地方。当你早起,努力工作的时候;当你熬夜,努力工作的时候;当你不想工作的时候,你太累了,你不想推自己的身体但你还是这么做了;这实际上是一个梦想。

02

浙江大学陈红征
科研女神,又美又飒!祝红丽、陈红征、邹应萍、周欢萍、余彦、孟颖、叶金花、潘慧霖、刘明侦等给年轻人的建议!
陈红征,女,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获得者,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入选者。1994年浙江大学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2011年受聘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主要从事有机高分子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先后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重点/重大国际合作、973项目课题和863重点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多项;在Adv. Mater., Chem. Rev., J. Am. Chem. Soc., Nature Commun., Angew. Chem. Int. Ed., Energy Environ. Sci.等本领域著名学术刊物发表SCI收录论文300多篇,SCI论文他引超过8000多次,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42项,国际会议邀请报告60多次。
现任浙江大学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化学会有机固体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分会常务理事和副秘书长、美国化学会期刊ACS Applied Polymer Materials副主编、《Chinese Chemical Letters》、《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和《材料研究学报》期刊编委等。
专访内容:在过去的33年里,我一直专注于有机和有机−无机杂化半导体的研究。在我研究生涯的初期,我设计了用于光导电应用的有机复合材料。后来,我对新兴的光伏技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些进展最终推动了我的研究重点转向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VSCs)和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对于年轻的研究人员,我有以下建议:(1)从独特的方面寻找机会,并进行可以给你贴上标签的研究。(2)对你所追求的事情保持激情。(3) 永远不要在你看到黎明前就放弃它。

03

中南大学邹应萍
科研女神,又美又飒!祝红丽、陈红征、邹应萍、周欢萍、余彦、孟颖、叶金花、潘慧霖、刘明侦等给年轻人的建议!
(后排中间位置)
邹应萍,女,教授,博士生导师,有机高分子光电材料与器件团队负责人。200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导师:李永舫院士),随后进入中南大学任教,2014年破格晋升教授。期间,2008年至2010年加拿大拉瓦尔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mario leclerc),2012年至201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研究(合作导师:戴宏杰)。
在有机/高分子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方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国际合作与交流等20余项国家/省部级课题,产学研合作课题/专利转化多项。公开发表光电有机高分子相关SCI论文250余篇,其中一作/通讯作者在Joule(2篇), Nat. Photon., Energy Environ. Sci, Chem, Nat.Commun(2篇), J.Am.Chem.Soc, Adv. Mater(3篇), Nano. Energy,Adv.Sci, Adv.Funct.Mater, Macromolecules(8篇), Chem Com等期刊上发表140余篇,引用1万余次,H指数为51。10余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多篇入选ESI热点论文。授权1项国际专利和18项中国发明专利。研究工作被Nature,Nature Energy,Joule ,中国科学化学(英文版)和ACS 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 等期刊或网站以专论/研究亮点高度评价工作的原创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对其工作以突破性进展进行了亮点报道。
专访内容:在写我的化学本科论文时,我的课题是合成和表征稀土配合物。当这些配合物在光的激发下显示出不同的颜色时,这真是太迷人了。我对它美丽和闪亮的颜色感到如此兴奋和印象深刻,这激励着我去追求光电子学的道路。在接下来的3年的硕士研究中,我研究了用于发光二极管的不同的有机/金属聚合物。在那之后,我遇到了一位伟大的导师——李永舫教授。然后我从2005年开始了一段关于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的长途旅行。
它真的吸收了我:OSCs有巨大的潜力,如重量轻,柔性,可打印等,它为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此外,还需要解决一些挑战,如效率、稳定性和成本。我想给年轻的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建议:跟随你的兴趣,因为这是你成功的关键。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浓厚的兴趣是一种神奇的内在动机。它可以驱使我们的梦想和我们追逐它们的好奇心,同时自信和乐观也非常重要,因为即使在非常困难的时期,它们也会带来希望。

04

北京大学周欢萍
科研女神,又美又飒!祝红丽、陈红征、邹应萍、周欢萍、余彦、孟颖、叶金花、潘慧霖、刘明侦等给年轻人的建议!
周欢萍,北京大学特聘研究员,2010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师从严纯华院士,2010年至2015年期间,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从事博士后工作研究,师从杨阳教授。其研究领域包括:低成本/高效率太阳能电池(如钙钛矿)的材料设计,器件构筑;纳米结构与光电器件的耦合;新型功能材料(如半导体或者稀土)的合成、性质研究及其在光电领域的应用。
周欢萍研究员在Science, Nature Energy, Nature. Commun.,Joule, J. Am. Chem. Soc.,Nano Lett.,Adv. Mater.等材料、化学、物理及综合类的国际国内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上,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截止2020年7月被引用20000次以上,H因子为52,多次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作者。代表性研究工作“阐明铕离子对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寿命的机理”入选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专访内容:大约10年前,当我开始我的博士后研究工作时,我进入了对我来说是全新的光伏研究领域。通过将研究重点从纳米材料转移到太阳能电池,我发现这背后有很多有趣的问题和知识,例如,如何设计理想的光电材料,是什么影响了每个相邻功能层之间的界面,以及设备在不同优化条件下表现如此不同的原因。
令人惊讶的是,我发现从我过去的研究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可以成功地应用到这个新的领域。我每天都对化学、材料、表征和设备方面的跨学科知识的进步感到兴奋,这打开了一个通向广阔新世界的窗口。光伏技术让我如此着迷的另一个优点是它解决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问题的最终目标。
我对该领域的年轻研究人员的建议是,首先通过解决同样符合你的专业知识的关键和有意义的障碍来选择合适的研究项目,然后用有效的技能培养自己,揭示科学的美,最后尽最大努力让事情发生。对于女性科学家,我想建议你要积极、乐观、勇敢,更多地关注你自己的独特性,而不是弱点。

0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余彦
科研女神,又美又飒!祝红丽、陈红征、邹应萍、周欢萍、余彦、孟颖、叶金花、潘慧霖、刘明侦等给年轻人的建议!
余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国家杰青、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兼任Journal of Power Sources副主编。目前在Science, Nature Energy, Advanced Materials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包括以通讯作者发表Advanced Materials 30余篇。SCI他引15000余次,H因子70。入选“科睿唯安”以及“爱思唯尔”材料类高被引学者榜单。获德国洪堡基金会“索菲亚奖”、德国Wiley出版社“Outstanding Young Researcher”、 Elsiver出版社“Materials Today Rising Star”奖、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等奖项。
专访内容:我总是对化学的美着迷。当我还是一名本科生的时候,我选择了应用化学作为我的主要科目,那时我很想成为一名高中化学老师。然后,我偶然发现了材料化学,这让我意识到,先进的材料是我们生活中高科技产业的基石,并可能最终改变我们所知道的世界。
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兴趣促使我的研究致力于新功能材料的探索和开发,特别是钠离子电池的电极和电解质材料。经过不懈的努力,解决具有挑战性的科学问题是一个快乐的过程。我也喜欢与聪明和勤奋的学生一起进行研究工作。
在这里,我想向年轻的研究人员分享一些建议(1)随时了解所在领域的最新进展,特别是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2)试着拓宽你的思维,保持敏锐的科研意识,坚持不懈,保持冷静。做研究就像跑一场马拉松一样。肯定会有很多令人沮丧的时刻。但永远不要放弃,而要继续前进!

06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孟颖(Ying Shirley Meng)
科研女神,又美又飒!祝红丽、陈红征、邹应萍、周欢萍、余彦、孟颖、叶金花、潘慧霖、刘明侦等给年轻人的建议!
孟颖,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能源技术及材料科学与纳米工程教授、能源存储与转换实验室(LESC )首席研究员。于2005年取得新加坡-麻省理工联合培养微纳米系统博士学位,随后在麻省理工学院进行博士后工作。2008-2009年在佛罗里达大学任教, 2009年至今在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任教,并在 2017年晋升为教授。曾荣获国际电池协会电池研究奖(2019 年)、美国化学学会应用材料与界面青年研究者奖(2018年)、IUMRS新加坡青年科学家研究奖(2017年)、电化学学会C. W. Tobias青年研究者奖(2016)和NSF CAREER奖(2011)等。
专访内容: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真正重视的是三件事:(1)每天都在学习一些新的东西。(2)用最好的头脑武装我自己。(3)能够实现我自己的想法。作为一名能源材料设计、发现和诊断领域的教授,我的梦想成真了。我对更好的能源存储材料和设备的研究工作似乎很有意义,我认为我们有责任帮助公众理解,我们可以提供有意义的解决方案来应对气候变化。
我理想的世界中,大多数人口可以获得廉价,丰富,清洁的水和能源。这个愿景是我从事能源研究的灵感。除了是一名能源领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之外,我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感到很荣幸,我能够教导、建议和指导那些将改变世界的聪明的年轻人。
目前,我的固态电池研究团队由来自法国、印度、新加坡、美国和中国的博士生和博士后组成,不知疲倦地与我合作,充分利用了一些成果在电池技术方面取得了令人兴奋的突破。因此,我们可以为世界提供一个真正安全、低成本、高性能和可持续的能源存储解决方案。

07

日本北海道大学叶金花
科研女神,又美又飒!祝红丽、陈红征、邹应萍、周欢萍、余彦、孟颖、叶金花、潘慧霖、刘明侦等给年轻人的建议!
叶金花,1963年出生于浙江省松阳县,198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84年赴日本东京大学,1990年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天津大学特聘教授,天津大学-日本国家物质材料研究机构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日本国家材料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terials Science)环境友好材料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光催化研究室主任。叶金花教授是结晶学、材料物理及材料化学领域的著名科学家,在形状记忆合金,超导材料及物理等诸领域有深厚的造诣。特别是在光催化领域中带领她的研究室在光催化材料的设计,制备、表征、以及在太阳能转换和环境净化方面取得了世界公认的成就。
自2001年以来,从事新型高效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的开发以及在太阳能转换和环境净化方面应用的研究,申请专利近20项(已在日本获授权9项,中国获授权3项),在Nature , Nature Materials,Phy. Rev. Lett., Angew. Chem. Int. Edit., J. Am. Chem. Soc., 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 ACS Nano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论文330余篇,迄今已获得同行11000余次引用,单篇论文引用最高超过1400次。
专访内容:从小就是科幻的忠实粉丝,阅读科幻书籍和看科幻电影一直是我的爱好。我最喜欢的科幻小说之一是中国科幻作家叶永烈创作的故事,讲述的是一座由碳钻石组成的美丽城堡。对一个小女孩来说,这是一个多么闪亮的世界啊!在20世纪90年代末,我碰巧知道,光催化的“魔力”可以通过光照射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与此同时,我对儒勒·凡尔纳的《神秘之岛》(1874年)中的一个细节感到更加惊讶“我相信,有一天水会被用作燃料,构成它的氢和氧,单独或一起使用,将提供用之不尽的热源和光源” 我们的前辈为我们画出了一幅多么美妙的画啊!从那时起,我的主要研究兴趣已经从高温超导体转向了光催化。
在过去的20年里,我和我的团队和合作者有机会追求这个奇妙的梦想——实现人工光合作用。我们从通过能带工程开发新材料开始,以获取更多的阳光。后来,为了解决苛刻的反应动力学问题以及提高反应活性/选择性,我们更加关注了表面/界面结构的合理设计和构建,工程设计活性位点,并了解反应机制。如今,人工光合作用不再仅仅是一个梦想。但是,要使其成为解决全球变暖和能源短缺问题的实用技术,仍需要该领域研究人员的不断努力。

08

浙江大学潘慧霖
科研女神,又美又飒!祝红丽、陈红征、邹应萍、周欢萍、余彦、孟颖、叶金花、潘慧霖、刘明侦等给年轻人的建议!
潘慧霖,浙江大学化学系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储能电池体系中正负极材料和电解液的物理化学性质、电极界面反应的定向调控及反应机理研究。潘慧霖于2013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2013-2017年在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后研究,2017-2019年任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高级科学家。
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国际能源材料期刊发表SCI论文超过20篇(总引用>6000次),包括Nature Energy、Nature Communications、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Advanced Materials等。多次在国际重要会议做邀请报告。申请国际专利6项(1项已授权)和中国专利2项。2020年获得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dvanced Materials (IAAM, Sweden) IAAM Innovation Award Lecture奖。
专访内容:随着全球气候问题的不断增加,能源研究对人类社会正变得越来越重要。我被清洁能源技术的应用所吸引,并于2010年开始了我的博士生涯,开展电池研究。现在我是一名清洁能源储存化学材料的教育工作者。
当我回顾我的研究经验时,我非常重视激情和奉献精神的个人特质,这让我们能够在我们的研究领域更深入。与同事讨论新的想法和新结果,听取评论和批评也很重要。有益的对话和协作通常会打开我们的思想,并帮助解决问题。如果有一条成为年轻人专家的捷径,我认为不断做深入和独特的研究可能是最好的方法。
我总是鼓励我的研究生放慢脚步,努力思考基础科学和他们的研究所面临的挑战。试着找出独特的解决方案,然后做好一件工作。现在,我的水系电池研究团队,包括博士生和博士后,正在用低成本的方法努力解决水系锌电池的可充电性和安全问题,因此,我们可能为未来的实际应用提供有前途和可持续的新型储能解决方案。

09

电子科技大学刘明侦
科研女神,又美又飒!祝红丽、陈红征、邹应萍、周欢萍、余彦、孟颖、叶金花、潘慧霖、刘明侦等给年轻人的建议!
(左一)
刘明侦,毕业于牛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副院长,四川省妇联兼职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2012年,刘明侦成为英国埃塞克斯妇女儿童救援中心的志愿工作者。2013年,成为Nature上第一作者发表论文的最年轻中国女学者。2019年1月1日,入选年度十大女性新闻人物。
专访内容:在我完成了工程学方面的研究后,我开始意识到底层机制和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需要得到弥合。因此,我到牛津大学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当时,我很幸运地参与到了光伏技术领域中“钙钛矿”的研究。最令人难忘的是,我们通过气相沉积制造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显示出超过15%的功率转换效率。
我的研究经历鼓励我在英国完成学习后,在电子科技大学成立了我自己的小组。我们现在正在努力解决阻碍钙钛矿太阳能技术向工业应用的问题。随着更多的差距被填补,新的但快速发展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将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实际应用的途径。我想和像我这样的年轻研究人员分享我的座右铭:“兴趣会激发你有想法,而坚持则会引导你接近成功

参考来源

1. Women Scientists at the Forefront of Energy Research: A Virtual Issue, Part 2. ACS Energy Lett. 2020, 5, 623−633.
https://dx.doi.org/10.1021/acsenergylett.0c00083.
2. Women Scientists at the Forefront of Energy Research: A Virtual Issue, Part 4. ACS Energy Lett. 2022, 7, 328−342. https://doi.org/10.1021/acsenergylett.1c02502.
3. Women Scientists at the Forefront of Energy Research: A Virtual Issue https://doi.org/10.1021/acsenergylett.9b02695
4. Women Scientists at the Forefront of Energy Research: A Virtual Issue, Part 3 https://doi.org/10.1021/acsenergylett.0c02398

原创文章,作者:v-suan,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0/15/571d4d208c/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