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领域拓荒者,六院院士!兼任Nature和Science兄弟期刊主编!

人物简介
黄维,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东盟工程与技术科学院外籍院士、巴基斯坦科学院外籍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副会长。兼任亚太地区工程组织联合会(FEIAP)主席、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执委兼主席高级顾问。获得俄罗斯科学院名誉博士、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名誉博士、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名誉博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美国光学学会会士、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新加坡化学会会士等荣誉。
黄维院士自新加坡海外留学回国后,先后担任复旦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院长、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南京工业大学校长和西北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目前任职福建师范大学。他是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柔性电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主任,柔性电子前沿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柔性电子基础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
他,领域拓荒者,六院院士!兼任Nature和Science兄弟期刊主编!
近几年,国产期刊发展突飞猛进,一些列优异的国产期刊在国际上崭露头角。黄维院士不仅和Springer Nature合作创办了‘兄弟’期刊《npj Flexible Electronics》,还和Science合作创办了‘兄弟’期刊《Research》。这两本期刊,黄维院士都是主编。
他,领域拓荒者,六院院士!兼任Nature和Science兄弟期刊主编!
《npj Flexible Electronics》创办于2016年,是南京工业大学与Springer Nature合作推出的 “自然合作期刊”(Nature Partner Journal, NPJ),报道内容含柔性电子材料、器件、系统与集成等。《npj Flexible Electronics》影响因子为13,一区。
《Research》是2018年由中国科协和美国科学促进会共同创办的定位为国际一流、高影响力、综合性大型OA科技期刊,对标《Science》和《Nature》。《Research》是《Science》自1880年创刊以来的第一本合作期刊,《Science》将为《Research》提供国际化的出版平台和推广服务。目前,《Research》也是一区,影响因子为11。
2022年成果展示

1. Nature:第一次实现丝网印刷大面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他,领域拓荒者,六院院士!兼任Nature和Science兄弟期刊主编!
钙钛矿薄膜溶液制备方法很多,但是传统的丝网印刷技术很少被用于制备钙钛矿薄膜,主要原因是受限于粘度低的钙钛矿油墨,用廉价高效的丝网印刷法制备钙钛矿薄膜仍然是一个挑战。
黄维院士、陈永华教授等人深耕离子液体多年,他们采用乙酸甲基铵离子液体(MAAc)制备出稳定且粘度可调钙钛矿油墨,实现了高质量的丝网印钙钛矿薄膜,相关成果以“Perovskite solar cells based on screen-printed thin films”为题发表在Nature上。这种方法可以在不同衬底上制备,也可以打印出不同团,打印速度可达20 cm s−1,油墨使用率接近100%。在环境空气中使用这种制备方法,成功制备出了20.52%的最佳效率,同时在最大功率点下运行300小时后还能保持96.75%的初始效率。
他,领域拓荒者,六院院士!兼任Nature和Science兄弟期刊主编!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346-0/figures/1

2. Nature Materials:出色的钙钛矿异质结生长与调控

他,领域拓荒者,六院院士!兼任Nature和Science兄弟期刊主编!
构筑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异质结构极具挑战和吸引力,2D-3D混合异质结具有理想的电荷和激子行为,在器件层面广泛应用而备受关注。然而,均一的2D-3D 钙钛矿异质结构的制备仍存在很大的挑战,因为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对制备条件的高度敏感性,通常会导致成分、晶体相和尺寸的不均匀性。
鉴于此,黄维院士、王琳和黄晓教授等人在Nature Materials 发表文章“Room-temperature epitaxial welding of 3D and 2D perovskites”,他们证明了一系列不同成分和晶相的2D-3D钙钛矿可以通过配体辅助焊接工艺在室温下形成外延异质结构。以CsPbBr3/PEA2PbBr4异质结构为例,在外延界面上除了有效电荷和能量转移外,还观察到界面处的局域晶格应变,该应变延伸到二维钙钛矿的顶层,导致低温下出现多个新的亚带隙发射。
他,领域拓荒者,六院院士!兼任Nature和Science兄弟期刊主编!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3-022-01311-4

3. Nature Communications:手性簇晶体策略实现单组分多彩圆偏振有机长余辉发光

他,领域拓荒者,六院院士!兼任Nature和Science兄弟期刊主编!
多彩圆偏振发光材料在多级信息加密、三维立体显示、生物标记物识别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且发展迅速。然而,具有动态响应颜色变化的单组分多彩圆偏振发光仍然没有合适的策略和方法。
鉴于此,黄维院士、陈润锋教授团队在单组分多彩圆偏振有机长余辉发光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他们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文章“Single-component color-tunable circularly polarized organic afterglow through chiral clusterization”,他们提出一种将手性中心植入非共轭有机簇的方法,通过手性聚类获得多色圆偏振有机余辉分子。由于有机簇的发射依赖于激发,在不同的激发波长下观察到高效且显著调谐的圆偏振有机余辉发射,从蓝色到黄绿色,不对称因子超过2.3 × 10−3,寿命长达587 ms。这种方法不仅为单组分分子体系中多色可调圆偏振有机余辉材料的实现提供了新的范式,而且为扩大长寿命室温磷光和圆偏振发光材料应用提供了新的机会。
他,领域拓荒者,六院院士!兼任Nature和Science兄弟期刊主编!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28070-9

4. Nature Communications:聚合物磷光闪烁体

他,领域拓荒者,六院院士!兼任Nature和Science兄弟期刊主编!
闪烁体可以吸收高能粒子或射线,然后将其转化成低能可见光的发光材料,在辐射探测、X射线成像、放射治疗和无损检测方面有很大的潜力。一般闪烁体可分为无机闪烁体和有机闪烁体两大类。无机闪烁体需引入高原子序数的金属元素,生产成本高;相比之下,有机闪烁体具有原料成本低廉。然而,如何实现高效、柔性且可大面积制备的闪烁体仍然极具挑战。
黄维院士、谷龙教授和安众福教授所带领的团队在有机闪烁体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研究进展,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文“Organic phosphorescent scintillation from copolymers by X-ray irradiation”。他们引入溴原子不但改善了材料X射线的吸收能力,而且促进了材料三线态激子的产生,该类闪烁体材料的最高磷光效率可达51.4%,这种方法成功实现了高效、稳定、柔性和可大面积制备的聚合物磷光辐射发光,展示了它们在X射线成像中的潜在应用。
他,领域拓荒者,六院院士!兼任Nature和Science兄弟期刊主编!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31554-3

原创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0/15/511f689c0b/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