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40年的研究,再发两篇Nature!

自从人类认识光合作用以来,一直想模仿光合作用,进而获得一种太阳能燃料电池。遗憾的是人们在关键的作用机理—水到底是怎样裂解从而产生氧气的,四十年以来,人们一直是众说纷纭,难有定论!
这期间,无数的科研人为这个机理前赴后继,无数新型的表征手段也在投入其中,到了今天,人们达成一致的是参与光合作用II的复合物的核心结构应该包括Mn4CaO5的。但是,人们难以统一的便是其中的细分步骤。这不,这项研究在最新一期Nature上,再上两篇文章,可谓是“老树开新花”。看来,光合作用的“神秘面纱”,可能在不久将来即将揭开……
1. 光系统 II 中 O2形成过程中中间体的结构证据
在自然光合作用中,光驱动水分裂成电子、质子和分子氧是太阳能到化学能转换过程的第一步。该反应发生在光系统II中,Mn4CaO5簇首先存储4个氧化等价物,在Kok循环中依次由反应中心光化学电荷分离产生的S0到S4中间态,然后催化O-O键形成化学。
在此,来自德国洪堡大学的Athina Zouni &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Johannes Messinger & 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的Junko Yano & Vittal K. Yachandra等研究者报告了一系列飞秒X射线晶体学的室温快照,以提供对Kok光合水氧化循环的最后反应步骤的结构见解,S3→[S4]→S0转变,O2形成,Kok的水氧化时钟被重置
研究者的数据揭示了一系列复杂的事件,这些事件发生在微到毫秒之间,包括Mn4CaO5簇,其配体和水途径的变化,以及通过Cl1通道的氢键网络控制的质子释放。
重要的是,在S2→S3跃迁过程中作为Ca和Mn1之间的桥接配体引入的额外的O原子Ox在第三次闪变后大约700 μs开始随着Yz还原而消失或重新定位。从Mn1-Mn4距离的缩短可以看出,O2演化的开始发生在1200 μs左右,这表明存在一个被还原的中间体,可能是一个结合过氧化物。
相关论文以题为“Structural evidence for intermediates during O2 formation in photosystem II”于2023年05月03日发表在Nature上。
持续40年的研究,再发两篇Nature!
持续40年的研究,再发两篇Nature!
图1. 光系统II中氧形成中间产物的结构证据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分析了Kok水氧化循环(图1b)中的氧发生步骤,即S3→[S4]→S0转换(图1c, d)。在暗适应的PSII样品中,该转换是由第三个可见激光闪烁引发的。
在这个步骤中,氧发生复合物(OEC)从全Mn(IV)S3态被氧化为拟议的高反应性S4态,其形式氧化状态为Mn(IV)4O或Mn(IV)3(V)。这启动了O-O键形成和O2释放,而现在空缺的结合位点被一个新的水底物填补,形成团簇的最低氧化态(S0)。
这个多步骤过程还涉及释放出两个质子,在S态转换中具有最长的时间常数,其动力学取决于物种和样品制备。
持续40年的研究,再发两篇Nature!
图2. PS II在S3→S0跃迁以及S3和S0态的五个时间点上氧化还原活性给体位点关键组分的mFobs−DFcalc电子密度图
持续40年的研究,再发两篇Nature!
图3. S3→S0跃迁过程中OEC中选定原子/残基之间的距离变化
持续40年的研究,再发两篇Nature!
图4. S3→S0跃迁过程中PS II水通道和质子通道部分区域的结构变化
持续40年的研究,再发两篇Nature!
图5. S3→S0转变示意图及O-O形成机制
2. 光合作用下氧演化的电子-质子瓶颈
光合作用,以化学形式储存太阳能,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燃料。今天的富氧大气是光合作用过程中光系统II的蛋白质结合的锰簇上的水分裂的结果。氧分子的形成始于一个有4个电子空穴的状态,即S4态,这种状态在半个世纪前就被假设出来了,至今仍未被详细描述。
在此,来自意大利拉奎拉大学的Leonardo Guidoni &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Holger Dau等研究者解决了光合作用O2形成的关键阶段及其关键的机制作用
研究者用微秒红外光谱技术跟踪了23万个暗适应光系统的激发周期。将这些结果与计算化学相结合,揭示了一个关键的质子空位最初是通过门控侧链去质子化产生的。随后,在单电子、多质子转移事件中形成活性氧自由基。这是光合作用O2形成过程中最慢的一步,有适度的能垒和明显的熵减慢。
研究者将S4态确定为氧自由基态;它的形成之后是快速的O-O键和O2释放。结合先前在实验和计算研究方面的突破,一幅令人信服的光合作用O2形成的原子图出现了。
该研究结果提供了对过去30亿年可能发生的生物过程的见解,希望这能够支持基于知识的人工水分解系统设计。相关论文以题为“The electron–proton bottleneck of photosynthetic oxygen evolution”于2023年05月03日发表在Nature上。
持续40年的研究,再发两篇Nature!
持续40年的研究,再发两篇Nature!
图1. 光合作用下氧演化的电子-质子瓶颈
持续40年的研究,再发两篇Nature!
图2. FTIR追踪的析氧转变
持续40年的研究,再发两篇Nature!
图3. 析氧跃迁的质子和电子转移步骤
文献信息
Bhowmick, A., Hussein, R., Bogacz, I. et al. Structural evidence for intermediates during Oformation in photosystem II. Nature (2023).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3-06038-z
Greife, P., Schönborn, M., Capone, M. et al. The electron–proton bottleneck of photosynthetic oxygen evolution. Nature (2023).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3-06008-5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6038-z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6008-5

原创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0/07/62c912b17f/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