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计算】Int. J. Hydrogen Energ.:Pd@N-掺杂石墨烯上甲酸催化制氢的机理研究

【纯计算】Int. J. Hydrogen Energ.:Pd@N-掺杂石墨烯上甲酸催化制氢的机理研究
成果简介
甲酸(HCOOH)的催化分解是制氢技术的关键过程。近日,朱拉隆功大学Thanyada Rungrotmongkol、乌汶大学Siriporn Jungsuttiwong等人采用周期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了N掺杂对甲酸分解的影响,并设计了一系列沉积在N掺杂石墨烯片单空位中的单Pd原子催化剂,包括Pd-DGr、Pd-N1Gr、Pd-N2Gr和Pd-N3Gr。
计算方法
作者基于Material Studio 7.0中的Dmol3进行了自旋无限制DFT计算,并采用了DFT半核赝势(DSPP)和含有Perdew Burke Ernzerhof(PBE)泛函的广义梯度近似(GGA)来处理交换关联作用,以及使用双数值加极化(DNP)函数基组来描述电子波函数。此外,作者利用Grimme方法中的DFT+D方法来描述范德华相互作用,并且对布里渊区进行5×5×1的Monkhorst Pack k点采样。作者使用频率计算对过渡状态(TS)进行验证,并且几何优化中能量、力和位移的收敛标准分别设置为1×10−5 Ha、0.002 HaÅ-1和0.005Å。
结果与讨论
【纯计算】Int. J. Hydrogen Energ.:Pd@N-掺杂石墨烯上甲酸催化制氢的机理研究
图1 模型结构和PDOS
如图1所示,单个Pd原子可以强烈吸附在空位顶部,并形成三个共价Pd–C或Pd–N键。缺陷石墨烯中新形成的Pd–N键明显长于Pd–C键。Pd-DGr、Pd-N1Gr、Pd-N2Gr和Pd-N3Gr的Eb分别为−5.54、−3.68、−3.58和−3.19 eV(图1a–d),表明Pd单原子与衬底之间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强烈的相互作用。此外,Pd上的4d态与相邻碳原子或氮原子的2p态之间存在强烈杂化作用 (图1e–h),表明在这些体系中形成共价Pd–C或Pd–N键。钯上的d带中心随着吡啶氮原子的增加而向费米能级移动,从而增强了钯与吸附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进一步有利于提高甲酸分解的催化活性。
【纯计算】Int. J. Hydrogen Energ.:Pd@N-掺杂石墨烯上甲酸催化制氢的机理研究
图2 HCOOH吸附的模型结构
如图2所示,在HCOOH吸附的模型结构中,Pd-DGr,Pd–N1Gr,Pd–N2Gr,和Pd–N3Gr 表面甲酸吸附能分别为−0.88、−1.02、−0.94和−0.98 eV,并且相应的Pd-O 键长为2.27,2.24,2.17和2.17Å。
【纯计算】Int. J. Hydrogen Energ.:Pd@N-掺杂石墨烯上甲酸催化制氢的机理研究
图3 Pd-DGr表面HCOOH脱氢过程(Path-I)的势能面
【纯计算】Int. J. Hydrogen Energ.:Pd@N-掺杂石墨烯上甲酸催化制氢的机理研究
图4 Pd-N1Gr表面HCOOH脱氢过程(Path-I)的势能面
【纯计算】Int. J. Hydrogen Energ.:Pd@N-掺杂石墨烯上甲酸催化制氢的机理研究
图5 Pd-N2Gr表面HCOOH脱氢过程(Path-I)的势能面
【纯计算】Int. J. Hydrogen Energ.:Pd@N-掺杂石墨烯上甲酸催化制氢的机理研究
图6 Pd-N3Gr表面HCOOH脱氢过程(Path-I)的势能面
如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对于Pd-DGr、Pd-N1Gr、Pd-N2Gr和Pd-N3Gr表面上脱氢过程(Path-I),HCOOH从HCOOH吸附在Pd-DGr、Pd-N1Gr、Pd-N2Gr和Pd-N3Gr表面开始,而吸附主要是通过羟基的H原子和羰基氧与表面孤对电子相互作用,相应的吸附能分别为−0.88、−1.02、−0.94和−0.98 eV。沿着反应坐标,HCOOH的O–H键通过TS1a后得到显著拉伸,在Pd-DGr、Pd-N1Gr、Pd-N2Gr和Pd-N3Gr表面上的Ea为1.21、0.37、0.27和0.15 eV。
此外,吡啶氮掺杂石墨烯显著提高了第一次HCOOH脱氢的反应活性,使O–H键断裂的Ea较小。下一步是通过TS2a将IM1a结构转化到IM2a状态。该转化在Pd-DGr、Pd-N1Gr、Pd-N2Gr和Pd-N3Gr表面上的Ea值分别为0.25、0.26、0.38和0.35 eV。然后,第二个脱氢步骤通过过渡态TS3a进行,分别通过克服0.54、0.99、1.24和1.25 eV的Ea值,生成气相CO2和H2*物种。然后,CO2和H2从表面解吸,结束催化循环。总之,通过路径I的HCOOH脱氢可以分三个步骤进行:即HCOOH氢化、HCOO中间体的转化和HCOO的第二次脱氢。Pd-DGr表面的RDS是第一次HCOOH脱氢,Pd–N1Gr、Pd–N2Gr和Pd–N3Gr的RDS是HCOOH−的第二次脱氢。
【纯计算】Int. J. Hydrogen Energ.:Pd@N-掺杂石墨烯上甲酸催化制氢的机理研究
图7 Pd-DGr表面HCOOH脱氢过程(Path-II)的势能面
【纯计算】Int. J. Hydrogen Energ.:Pd@N-掺杂石墨烯上甲酸催化制氢的机理研究
图8 Pd-N1Gr表面HCOOH脱氢过程(Path-II)的势能面
【纯计算】Int. J. Hydrogen Energ.:Pd@N-掺杂石墨烯上甲酸催化制氢的机理研究
图9 Pd-N2Gr表面HCOOH脱氢过程(Path-II)的势能面
【纯计算】Int. J. Hydrogen Energ.:Pd@N-掺杂石墨烯上甲酸催化制氢的机理研究
图10 Pd-N3Gr表面HCOOH脱氢过程(Path-II)的势能面
如图7、图8、图9和图10所示,沿着路径II,HCOOH_A-ads结构首先通过TS1b转变为HCOH_B-ads结构,在Pd-DGr、Pd-N1Gr、Pd-N2Gr和Pd-N3Gr表面相应的Ea分别为0.12、0.26、0.18和0.22eV,表明该过程在低温下可以快速发生。然后,第一次脱氢通过HCOOH_B结构的C–H2键断裂进行,在Pd-DGr、Pd-N1Gr、Pd-N2Gr和Pd-N3Gr表面的Ea分别为2.12、1.91、0.82和0.28eV,从而形成IM1b状态的COOH中间体。随后,COOH通过TS3b的O–H键断裂形成CO2和H2产物,在Pd-DGr、Pd-N1Gr、Pd-N2Gr和Pd-N3Gr上的Ea值分别为0.41、1.77、1.25和1.82 eV。
最后,CO2和H2释放到气相中,完成整个催化循环。通过路径II的HCOOH脱氢分三个步骤进行,1)HCOOH_A-ads的转化,2)HCOOH的第一次脱氢,和3)COOH的第二次脱氢。HCOOH的第一次脱氢是Pd DGr和Pd–N1Gr表面的RDS(2.12和1.91 eV),而COOH的第二次脱氢是Pd–N2Gr和Pd–N3Gr的RDS(1.25和1.82 eV)。
【纯计算】Int. J. Hydrogen Energ.:Pd@N-掺杂石墨烯上甲酸催化制氢的机理研究
图11 反应速率、生产率和温度的关系
通过微动力学模拟发现,Pd–N3Gr表面上的HCOOH脱氢速率高于其他表面(图11a),表明其反应活性最高。此外,ln(k)与1000/T的曲线表明,Pd–N3Gr表面上的HCOOH脱氢效率远高于其他表面(图11b)。另一方面,作者通过对Pd–N3Gr上反应速率研究(图11c)发现,在Pd–N4Gr上HCOOH通过路径I分解生成H2过程具有最高的反应速率,表明在低温下,HCOOH氧化生成CO的竞争性低于HCOOH脱氢生成H2的竞争性。并且作者通过绘制ln(k)与1000/T(图11d)和生产率(图11e)的关系图来证实这一点。此外,通过路径I在Pd–N3Gr表面上生成H2的最佳温度为350 K(图11e),表明Pd–N3Gr表面适合用作此反应中的催化剂。
结论与展望
作者发现,HCOOH脱氢产生H2的动力学过程是通过甲酸盐(HCOOO)途径(路径I)而不是羧酸盐(COOH)途径(途径II)进行。此外,Pd–N3Gr催化剂通过路径-I对HCOOH脱氢表现出最大的催化活性,仅需要0.38eV的活化能。作者发现催化剂表面的活性物种随着N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此外,HCOOH分解的微动力学模拟证实了Pd–N3Gr催化剂对HCOOH脱氢的高活性和选择性。
文献信息
Poldorn P, Wongnongwa Y, Zhang R Q, et al. Mechanistic insights into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formic acid catalyzed by Pd@ N-doped graphene: The role of the nitrogen dopa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23.

原创文章,作者:计算搬砖工程师,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4/04/02/9360b90ebd/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