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毅:西湖大学招的教授质量,已超北大清华!施一公不做土皇帝,做到了大部分高校做不到的任人唯贤

来源丨饶议科学 作者丨饶毅

饶毅:西湖大学招的教授质量,已超北大清华!施一公不做土皇帝,做到了大部分高校做不到的任人唯贤

中文网络,谣言不断,而且有时谣言掩盖事实。

所谓施一公号称西湖大学五年超过北大清华,就是一例。‍‍‍‍

施一公明明是说西湖大学五年后教师招聘达到和超过北大清华。而谣言传播者故意删除前置,只说五年超过北大清华

有些作者故意误导以吸引读者,有些作者目的就是把施一公描绘成疯子。‍‍‍‍

所谓五年超过北大清华,是指聘教授的质量,显然很多知情人会认为西湖大学做到了。当然也会有不同意见的,但那些是正常的判断差别。

昨天,西湖大学宣布生物学家管坤良加盟西湖大学,就是最新的例子。管坤良特长为生物化学研究细胞信号转导,特别是发现和研究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以及其他(如mTorc、Hippo)信号转导通路。他于1998年获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是改革开放后因为自然科学获该奖的第一位我国留学人员。也是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2023轮值主席。十几年前曾经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海外评审的主持。也帮助成立浙江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

又一顶尖学者回国,全职加入西湖大学!

颜宁师兄,国家杰青,德国“洪堡教授”柴继杰全职加入西湖大学!

管坤良只是一例。事实上,西湖大学还引进了多个学科的资深科学家。‍

北大、清华都出现过与西湖大学竞争人才到时候,并且不限于生命科学。

西湖大学胜出北大清华多次

北大有人因此怀疑我吃里扒外帮助西湖大学,其实完全是因为一公和西湖招聘有道。在出现北大与西湖冲突时,我的做法是只说两边的优点、不谈缺点,以免说不清楚。应聘者自己负责各方面搞清楚。有冲突时,显然我不能成为其比较信息的主要来源。

西湖大学是我国屈指可数的真诚欢迎高年资科学家的几个高校/科研机构之一,可能是全中国比例最高的,这一点上早已超过北大清华

关键原因是施一公不主张“武大郎开店”,无论校长水平多高,不能以校长为高限。

这一点,西湖大学不同于我国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和科研机构。

当然应该招聘年轻科学家。事实上,西湖大学也招聘了很多优秀年轻科学家。不是说,只有引进资深科学家才是质量高,而是代表一种基本原则和作风。

西湖大学在施一公领导下,全面打破以校领导限高、不容忍优秀的落后习俗,任人唯贤,招聘优秀人才,才是真心为国,而不是为自己建立土围子、自己关起门来做土皇帝。

  • 饶毅:蒲慕明领导的中科院神经所,近亲繁殖可能全国第一‍‍‍‍‍‍

附一:

十年前我介绍管坤良的文章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37-695900.html

朋友好 ‍

已有 52689 次阅读 2013-6-2 16:12 

在有些时候、有些地方,华人文化有一个很糟糕的习俗:越是与自己近的人,越是妒忌。 

一个健康的社会,年轻人应该不仅希望自己有好朋友,而且希望朋友做的好,为朋友高兴。 

而目前中国社会在这方面还很欠缺,问题在多个层面通过多种形式表现。有些父母经常告诉孩子:“看人家谁的孩子多好”;有些老师告诉学生:“看人家那个班多好”;有些学校告诉师生员工:“看人家隔壁学校多牛”。有些人对于某校第一、某地第一、华人第一出现扭曲的理解,变成不愿意其他人第一,而不是说自己要做好。 

我国学术界一般也还在幼稚的阶段:欣赏和赞赏他人的还占少数,别苗头的还占多数。 

还有些华人专门抑制其它华人,以保证自己第一、维持自己第一。 

华人这种妒忌,恐怕是各行各业经常有人各种方式的对同班、同单位、同领域的人投毒的原因之一。 

在这种文化中成长的人们在有些外国文化中,可能感触很深、进而反省和改进。恐怕很多人不敢回国,与此也有很多的关系,他们不是怕人事关系,而是怕中国比较普遍的妒忌、甚至落井下石的文化习俗。 

1980年代出国的一代中很多人出国前不仅“上进心”很强、而且妒忌心很强。但很快,大多数人感受到美国文化积极的方面,尽可能与碰见的人成为朋友,也经常为朋友高兴,为其他人的成就欢欣鼓舞,大家互相帮助,不仅与华人、而且与其他同事、同领域、邻居都建立良好的关系和气氛,共同营造健康的环境。我们看到,当年有些竞争性和妒忌心都非常强的人,在6、7年后,特别是做了助理教授以后,变得非常懂得欣赏他人、愿意帮助他人,建成互信、互乐、互助的群体。当然,有少数例外。 

今天来北大生科院的学术报告的管坤良教授,就是当时群体中的一位,是其中精神健康的代表之一。 

坤良虽然出身农村,但学业早成。15岁上大学,26岁获得美国Purdue大学生物化学博士,29岁为Michigan大学助理教授,37岁为正教授。 

坤良在研究生期间有很好的生物化学训练,博士后期间他在蛋白质磷酸酶方面有先驱性研究,助理教授初期以研究MAP 激酶通路闻名。在他已经因年轻有为而闻名后的1996或1997年,我们在加拿大开会第一次见面,很快感受到坤良不仅学术优秀,而且为人健康。坤良和多位华人科学家合作,包括北大的校友韩珉、科大少年班的管俊林。坤良也与我有过合作,有好几篇文章,包括Nature Neuroscience、JBC等发现参与神经纤维导向的蛋白激酶。我们两人还曾在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评述神经导向的信号转导机制。与坤良的合作,是令人愉快的经历,我恨不得还有机会。 

坤良好像是获得McArthur天才奖的首位大陆华人。粗略统计好像有五位大陆华人得过,一位是北大生科院到美国转行做作家的、一位是..组织的人,三位自然科学的,一位是哈佛的庄小威,而1998年第一位获McArthur的是管坤良。 

所以,如果大家要了解被明确标为天才的人,今天可以听杰出生物化学家管坤良的学术报告。

我们也没有放弃努力,希望坤良有朝一日回到中国,最好是到北大,说不定我们又可以合作。为了避免坤良因为施一公和我遇到的表面问题而裹足不前,我愿现身说法:中国文化有很多问题,但通过大家努力也很有希望。

我们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期待:中国的学术界将更多互相激励和欣赏而逐渐成熟;中国的社会将建立、营造和加强“互信、互乐、互助”的环境。 

(2013年5月31日星期五下午)

附二

2023年8月6日

全职归国!3名顶尖学者,密集加盟西湖大学!

原创文章,作者:菜菜欧尼酱,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0/14/5ad8686830/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