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宫勇吉AM:面向高性能锂金属电池的超光滑致密锂沉积

​北航宫勇吉AM:面向高性能锂金属电池的超光滑致密锂沉积
具有稳定固体电解质界面(SEI)和无枝晶形成的锂金属电池(LMBs)在下一代储能装置中具有巨大的潜力。
​北航宫勇吉AM:面向高性能锂金属电池的超光滑致密锂沉积
图1. Cu2S NS@Cu箔的制备和表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宫勇吉等提出了一种具有独特微/纳米结构和稳定锂/电解质界面的新型亲锂集流体(CCs),它同时降低了铜箔的”自重”,平衡了Li+/e传输速率比和比表面积。
这种CCs是通过恒电流负极氧化和快速低温硫化技术制备的:首先,垂直排列的CuO纳米片阵列通过负极氧化均匀地生长在Cu箔的表面(CuO NS@Cu箔),接下来,在H2S/Ar的混合流下对所得到的CuO NS@Cu箔进行硫化,以获得Cu2S NS@Cu箔,经过最初的活化过程,Cu2S NS将自发地原位转化为表面带有超薄Li2S层的Cu纳米片(Li2S-Cu NS@Cu箔)。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垂直排列的Cu2S纳米片阵列可以显著增加Cu箔的表面积,使其达到适当的水平,从而有效降低局部电流密度,实现电荷的均匀分布,并通过原位锂化作用转化为均匀的人造Li2S SEI。
在锂沉积过程中,Li+必须越过Li2S层,该层电子绝缘但离子导电,以接受e,然后在Cu纳米片和Li2S层之间形成金属状态的板,从而大大抑制了与新鲜Li的反应或逃逸e-的攻击引起的电解液二次分解。随着沉积能力的增加,沉积在三维NS表面的锂会逐渐融合在一起,显示出超扁平的平面沉积。
​北航宫勇吉AM:面向高性能锂金属电池的超光滑致密锂沉积
图2. Cu2S NS@Cu箔用于锂沉积/剥离的循环稳定性
有趣的是,Li2S层总是可以从三维纳米片表面可逆地移动到锂的二维平面表面,这不仅保持了无缺陷的结构,而且在长期循环过程中具有很强的阻断电子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与采用Li2CO3(~10-8 S cm−1)和LiF(~3×10-9 S cm−2)的传统SEI相比,Li2S层(~10-5 S cm-1)的高Li+电导率可以促进有效的Li+传输,从而平衡e和Li+之间的动力学行为。
因此,受益于纳米片阵列和超薄Li2S层的巧妙协同作用,Cu2S NS@Cu箔甚至在10 mAh cm-2时也能实现超平滑和致密的锂沉积,平均厚度为53.0 μm。
在1 mA cm-2和1 mAh cm-2的情况下,实现了超长的循环行为(超过1150次循环)和99.1%的超高CE。即使在5 mA cm-2的条件下将面容量增加到5 mAh cm-2,稳定的循环行为仍然可以在200多次循环中保持98.3%的高平均CE。
当与高负载LiFePO4(LFP)和LiNi0.8Co0.1Mn0.1O2(NCM811)正极相结合时,全电池在贫电解液和有限(或零)锂源下,即使在-20℃下,仍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和长期循环寿命。
​北航宫勇吉AM:面向高性能锂金属电池的超光滑致密锂沉积
图3. 全电池性能
Ultra-Smooth and Dense Lithium Deposition Toward High-Performanc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Advanced Materials 2023. DOI: 10.1002/adma.202210130

原创文章,作者:科研小搬砖,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0/11/5ee5b327fb/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