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颖教授,最新ACS Energy Letters!

成果展示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锂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全固态电池(ASSB)作为最有前途的电池系统之一,其界面稳定性一直是众多研究者讨论的重点。
在此,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孟颖(Ying Shirley Meng)教授和Darren H. S. Tan博士等人首次阐述了LFP的形貌和界面对于提高无机ASSB电化学性能的重要性
具体来说,作者研究了LFP与两种固态电解质Li6PS5Cl(LPSCl)和Li2ZrCl6(LZC)的相容性,利用结构、电化学和光谱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氧化分解产物的潜在存在。
体和界面表征表明,硫化物基电解质LPSCl分解成绝缘产物,并使用电化学阻抗谱量化了由此产生的阻抗增长。然而,通过利用氯化物基电解质LZC,在室温下实现高倍率和稳定的电化学性能。
相关论文以“Overcoming the Interfacial Challenges of LiFePO4 in Inorganic All-Solid-State Batteries”为题发表在ACS Energy Lett.
孟颖教授,最新ACS Energy Letters!
图文解析
孟颖教授,最新ACS Energy Letters!
图1:(a-f)LPSCl和LZ的LSV、恒流充电行为和XRD 光谱
要点为了突出电解质电化学稳定性的巨大差异,进行线性扫描伏安法(LSV)以确定电化学稳定性窗口(图1a)。结果表明,LPSCl氧化发生在2.3 V附近,分别在2.3 V和2.7 V处观察到两个氧化峰。
在充电过程中,由于LPSCl的分解,从2.3 V开始,获得了明显的容量(图1 b)。与LPSCl相比,LZC氧化扫描显示从4 V开始分解
此外,LZC在充电过程中的容量贡献可以忽略不计,与电化学稳定性窗口中获得的电流密度非常吻合。总体而言,这些结果强化了LPSCl和LZC之间电解质稳定性和容量贡献的差异。
除了电化学稳定性外,固态体系还需要正极和SSE固态颗粒之间的良好接触,以促进锂离子扩散并降低界面阻抗。
孟颖教授,最新ACS Energy Letters!
图2:(a,b)冷压颗粒的FIB横截面,其中插图显示LPSCl和LZC颗粒的SEM;(c)LPSCl和LZC电解质的相对密度与制造压力。
要点对于LPSCl电解质存在空隙,而LZC外壳显示高密度表面,LPSCl和LZC二维孔隙率分别为14.5%和3.7%。有趣的是,与LZC相比,LPSCl具有更小的颗粒,小于2μm,具有更均匀的尺寸分布。
同时,数据证明LZC具有整体更高的相对密度,在375 MPa的典型正极制造压力下,密度达到94.7%。相对而言,LPSCl的密度达到85.5%
这些结果表明,LZC电解质体系比LPSCl具有更好的界面接触,这是利用LFP等纳米级正极颗粒时的一个重要特征,其中表面接触对于良好的性能至关重要。
孟颖教授,最新ACS Energy Letters!
图3:LFP复合半电池的电化学性能。(a,b)使用LPSCl和LZC作为固态电解质电池的电压分布;(c-e)LPSCl和LZC电池的首圈电压曲线、倍率性能和长循环性能。
要点LFP/LPSCl正极复合材料的电压曲线显示了第一次充电期间的性能,其中充电容量为114.3 mAh g-1,相应的放电容量为46.1 mAh g-1,这可能是由于初始充电期间LPSCl氧化产物的形成而导致阻抗增长引起的,LPSCl氧化分解远远早于LFP电化学反应电压。
然而,对于LZC正极,在第一次充电期间几乎没有观察到电解质氧化,并且在随后的循环中观察到非常低的极化。同时,使用LZC在1C倍率下循环1000次后获得了80%的容量保持率(图3e)。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由于颗粒尺寸减小到纳米级而实现了电子电导率的改善,但当纳米颗粒与电化学稳定性较差的SSE配对时,可能会带来重大的界面挑战
结果表明,高表面积碳涂层将加速不稳定的SSE分解产物的形成,并进一步加强对具有稳定性质电解质的需求,这些结果也强化了为什么LFP与硫化物基电解质的相容性低于LCO或NMC等其他正极材料,后者通常涂有电子绝缘层并在更高的充电电压下工作
孟颖教授,最新ACS Energy Letters!
图4:(a,b)LPSCl、原始复合材料和充电到4V后的S 2p和P 2p XPS光谱;(c,d)LZC、原始复合材料和充电到4V后的Zr 3d和Cl 2p XPS光谱。
要点相应正极复合材料表面的分解和局部键合环境结果表明,LZC中没有观察到充电后结合能或新物质演化,这进一步强化了LFP/LZC正极复合材料在循环条件下几乎没有氧化
孟颖教授,最新ACS Energy Letters!
图5:(a-d)基于LPSCl和LZC电池测量的EIS曲线和等效电路拟合结果
要点确认和鉴定氧化产物后,进行电化学阻抗谱(EIS)以量化循环过程中正极复合材料内的阻抗增长。
使用LFP/LPSCl复合材料,在第三次循环之后,观察到阻抗大幅增长,证实在随后的循环中,LPSCl氧化产物和由多孔复合材料引起的界面接触不良导致阻抗增长,这也支持了电化学性能的结果。
量化循环后正极复合材料的阻抗证实了以下假设:对于LPSCl情况,第一次充电后会产生氧化产物。这些氧化产物抑制锂离子传输,导致阻抗增大,这归因于随后循环过程中的CEI生长。
由于LZC的高氧化稳定性和良好的界面接触,延长循环的阻抗增长可以忽略不计,从而在高倍率下改善了电化学性能
孟颖教授,最新ACS Energy Letters!
图6:(a-d)基于LPSCl和LZC电池的原始和循环后的LFP/SSE复合材料的FIB-SEM截面。
要点为了分析界面降解和形貌,对循环后LFP/SSE正极复合材料进行FIB截面,与原始的LFP/LPSCl复合材料相比,其循环后显示出空隙和界面接触不良,这可能是由于界面分解产物的形成。由于固态系统受到物理约束,正极颗粒的膨胀和收缩会在固态电解质上引起内应力。
然而,对于LFP/LZC复合材料,形貌和界面接触在100次循环后,甚至在充电状态后都保存完好,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变化,LFP/LZC界面的稳定有助于阐明电化学性能的改善。
综上所述,本文报告了基于氯化物的LFP正极复合材料,其中不使用溶剂,凝胶或有机分散剂,强调了LFP独特的形貌和电化学特性,特别是其纳米结构特征,以及能够支撑氯化物基SSE有效循环的碳涂层
具体来说,尽管与传统的NCM型正极相比,LFP的工作电压较低,但作者通过研究LFP正极对常用的硫化物基电解质LPSCl的界面稳定性,证明了LFP对硫化物基SSE的内在不相容性。
本研究提供了对正极复合材料设计的见解,特别是在平衡正极材料的独特特性(即形貌和SSE电化学稳定性)时,且将SSE分解产物与SSE/正极界面的阻抗增长联系起来。最终,通过利用氧化稳定的LZC,在室温下实现了2C下的高倍率性能和稳定的循环(在1C下循环1000次后容量保持80%)。
文献信息
Ashley Cronk, Yu-Ting Chen, Grayson Deysher, So-Yeon Ham, Hedi Yang, Phillip Ridley, Baharak Sayahpour, Long Hoang Bao Nguyen, Jin An Sam Oh, Jihyun Jang, Darren H. S. Tan,* Ying Shirley Meng*, Overcoming the Interfacial Challenges of LiFePO4 in Inorganic All-Solid-State Batteries,ACS Energy Lett., 2023, https://doi.org/10.1021/acsenergylett.2c02138

原创文章,作者:科研小搬砖,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0/10/1f38c92923/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