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简单有效!西安交大丁书江/肖春辉最新Angew.!

策略简单有效!西安交大丁书江/肖春辉最新Angew.!

锂(Li)金属具有高比容量、低密度、低氧化还原电位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下一代可充电电池材料。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锂金属电池(LMBs)循环效率差,并且由于电池循环过程中生成锂枝晶会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如何有效解决锂枝晶的问题迫在眉睫。
成果简介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丁书江教授,肖春辉副教授等人报道了一种通过控制SEI工程来诱导锂金属的定向沉积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锂枝晶的问题。作者采用简单的CF3Si(CH3)3溶剂滴落法形成高通量SEI,加速Li+输运动力学,促进Li+在SEI上的表面迁移,所形成的Li(110)晶面可以进一步加速Li原子在Li表面的迁移,以及形成的F3-SEI可以使Li||Li对称电池实现超过336天的超长稳定性。此外,F3-SEI修饰的Li在实际条件下可以显著提高Li||LiFePO4和Li||NCM811电池的循环寿命。

该成果以题为“Directing (110) Oriented Lithium Deposition through High-flux 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 for Dendrite-fre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Angew. Chem. Int. Ed. 上。

图文导读
作为体中心立方晶体,Li通常呈现低折射率晶面(110)和高折射率晶面(200),(211)。其中,Li(110)平面是是最稳定的Li晶面,表面能较低。此外,由Li原子在Li(110)平面上的Li原子迁移势垒比Li(200)平面要低得多。根据布拉维规则和居里-伍尔夫原则,晶面密度和比表能较高的晶面容易在垂直方向上诱导晶体快速生长。因此,Li原子倾向于在Li(110)上水平迁移。
策略简单有效!西安交大丁书江/肖春辉最新Angew.!
图1. 通过SEI工程对Li(110)和Li(200)的晶体学调控。
在平衡条件下,Li晶体的结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低于固体电解质界面(SEI)的Li+浓度。如图1a所示,在实际情况下,具有缓慢而不均匀的Li+输运特性的SEI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在Li晶体周围的同心扩散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与Li(110)相比,Li(200)由于其晶面密度较低,比面能较高,因此Li(200)具有更快的晶体生长速率(图1b)。一个高通量的SEI可以消除离子输运动力学的限制,为诱导(110)晶体在其垂直方向上的生长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环境。最后,Li(110)平面掩盖了快速生长的Li(200)平面,并在最终的Li电镀过程中保持了平行于衬底的无枝晶平面形态。基于以上讨论,通过SEI工程调节锂沉积的晶体取向是一种可行的策略。
策略简单有效!西安交大丁书江/肖春辉最新Angew.!
图2. SEI和Li晶体学分析。
本文中作者选择的CF3Si(CH3)3(记为F3),F含量高,含有有机Si(CH3)3基团,且与Li反应活性中等。如图2a所示,CF3Si(CH3)3与Li之间的表面吸附能为-0.46 eV,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化学吸附。作者通过一种简单的CF3Si(CH3)3(记为F3)溶剂滴落法构建了一个快速形成的高通量SEI。
作者通过EDX作图和XPS深度分析了SEI的成分。如图2b所示,F3在Li上滴加5分钟后,F3-Li SEI形成,呈现出平坦光滑的表面。F3-Li SEI的特征元素C、F、Si分布均匀,表明F3改性后F3-Li SEI形成均匀。作者进一步通过XPS溅射蚀刻技术收集了收集了F3-Li和裸Li中SEI的深度剖面图。随着溅射时间的增加,F3-Li SEI中的F 1s从第0级~第10级均出现了显著的氟化锂峰(图2c)。而对于裸Li,SEI中的氟化锂的含量要低得多(图2d)。这些结果表明,在F3-Li上形成的SEI比裸Li要薄得多。因此,具有足够的氟化锂和-Si(CH3)3含量以保证Li+快速均匀的传输,F3改性可以构建出更薄、晶体学性质较高的SEI,这有利于大半径球形核和平面Li(110)晶体取向。
作者用低温电子显微镜研究了F3-Li SEI诱导的Li初始成核的晶体取向。如图2f,g所示,F3-Li上的成核呈高度结晶状,表观Li(110)平面的晶格间距为0.248 nm,而裸Li上的成核取向为(200),晶格间距为0.176nm(图2j)。此外,图2e中409 nm的球形核显示出F3-Li SEI诱导的良好成核行为。得益于光滑的表面和球体单位体积的最小表面积,高级球形成核避免了枝晶的形成和副反应。此外,F3-Li SEI薄至30.5 nm,由高度有序的晶体氟化锂和氧化锂组成(图2f)。较薄的SEI可以显著缩短Li+在SEI体相中的输运距离。相比之下,裸Li上的Li核显示不规则的须状树枝状Li沉积(图2h)。厚SEI高达97.2 nm,由无序结晶氧化锂、Li2CO3的非晶基体组成(图2i)。厚的SEI会导致SEI中Li+传输缓慢,诱导较低的成核半径,从而诱导具有Li(200)的垂直Li沉积。
策略简单有效!西安交大丁书江/肖春辉最新Angew.!
图3. 锂离子沉积的晶体学分析。
作者采用原位XRD试验,动态监测了Li沉积过程中F3-Li的晶面演化。如图3a所示,Li(110)的强度不断增加,同时Li(200)和Li(211)的强度显著降低。作者利用Muresan方法计算纹理系数(Tc)来量化首选的晶体取向。结果表明,F3-Li在较小容量的Li沉积后可以诱导显著的Li(110)纹理,这与裸Li(200)纹理不同。作者进一步通过二维一般区域XRD分析和相应的XRD模式,研究了Li沉积的首选取向。电镀前裸Li显示明显的(200)纹理(图3d)。Li沉积5 mAh cm-2显示出的强(110)纹理,主要XRD峰对应Li(110)(图3b)。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1 mA cm-2下镀上5 mAh cm-2后,裸露的Li仍然显示出强烈的(200)纹理(图3c)。这表明,F3-Li经过循环后的Li沉积的纹理是Li(110)取向的,而裸Li是Li(200)取向的。作者利用XRD极图进一步揭示了晶体取向分布。如图3e所示,在Li沉积10 mAh cm-2后,F3-Li的(110)极点图中包含一个较强的中心点,在半径的一半左右有4个对称点,在外围有2个对称点。这与bcc晶体的标准(110)投影相一致,表明存在平行于电极表面的{110}纹理。此外,显著增强的(110)峰值强度(图3e)更集中地分布在中心周围,倾斜角(Ψ)为0°。
这一现象表明,Li(110)平面沿法线表面方向很好地排列,表明沉积的F3-Li具有(110)首选取向。然而,对于裸Li沉积之前(图3i、j)和10 mAh cm-2沉积后(图3g、h),两个(110)极图都在大约一半的半径上有4个对称点,在周围还有4个对称点,属于{100}平面。如图3g、i所示,当倾斜角(Ψ)为0°时,中心处的Li(110)峰值的强度较弱,表明{110}平面在表面平行方向上是随机定向的。此外,图3h、j显示(200)极点图中的属于{100}平面的强点出现在中心,另外4个对称点出现在外围。高Li(200)峰值强度主要位于中心,倾斜角度(Ψ)为0°,表明每个晶体的(200)平面沿表面法线方向很好地对齐。(110)和(200)极点图的这些特征与bcc晶体的标准(100)投影很好地一致,表明裸Li电镀之前和之后的Li显示{100}平面。因此,与镀前裸锂的整体分布格局相似,裸Li在10 mAh cm-2沉积后也是Li(200)晶体取向。因此,F3-Li可以诱导Li(110)的首选晶体取向。
策略简单有效!西安交大丁书江/肖春辉最新Angew.!
图4. 锂形态的表征。
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原位和非原位扫描电镜和光学表征探索了微米、毫米和厘米尺寸下通过F3-SEI调节对平面Li(110)优选晶体取向的动态镀锂形貌。如图4a-d所示,通过对微米尺寸的非原位扫描电镜观察显示,F3-Li在1 mA cm-2和1 mAh cm-2条件下的20个周期中表现出较大的二维(二维)平面形态,具有较大的晶体尺寸。在F3-Li的第10次沉积时,F3-Li SEI的特征元素C、F、Si仍然均匀分布,表明在后期循环过程中F3-Li SEI均匀、稳定。而对于裸Li,在总共20个周期中,可以观察到松散和须状的树突状形态(图4e-h)。三维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射线CT)是另一种有效的观察Li沉积的方法。图4i-k显示F3-Li SEI具有更薄的沉积厚度,均匀的Li形态覆盖了整个电极,并且在三维图像中没有明显的波动。这些结果表明,(110)在F3-Li上的首选晶体取向呈现出均匀的平面无枝晶的Li沉积。而对于裸Li,沉积(200)纹理Li的沉积厚度较厚,沉积不均匀,三维分布呈波动状(图4l-n)。F3-Li的厘米尺寸(图4)的三维白光显微镜结果也显示出良好的平坦平面无枝晶形态,这与裸Li上的三维波动Li电镀不同(图4p)。
作者通过原位操作光学显微镜对整个沉积过程中F3-Li和裸Li上的镀锂行为进行了动态观察。在电流密度为3 mA cm-2时持续60 min,然后在5 mA cm-2时持续150 min。在整个沉积过程中,F3-Li上的Li沉积层保持了均匀的形貌,并均匀地覆盖了整个表面,未观察到苔藓或须状的Li枝晶(图4q)。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裸露的Li显示出松散的、苔藓状的和树突状的Li沉积(图4r)。得益于优异的F3-Li SEI,在各种循环过程中实现了均匀、致密、二维的(110)晶体取向的平面Li沉积,并保持稳定。
策略简单有效!西安交大丁书江/肖春辉最新Angew.!
图5. 通过F3-Li加速均匀Li+传输的动力学分析。
通过动态分析,作者探讨了为什么F3-SEI可以诱导Li(110)首选晶体取向。如图5a所示,F3-Li与电解液的接触角为32.3°,低于裸Li与电解液的接触角为43.0°。增加的润湿性促进了在SEI上获得丰富的且均匀的Li+表面迁移。此外,阻抗的急剧下降显示了加速的电荷转移动力学。在0.132 mA cm-2时F3-Li||F3-Li的交换电流密度也比Li||Li显著提高,为0.206 mA cm-2(图5b),表明促进了离子输运动力学。图5c显示了1mAh cm−2条件下Li沉积在F3-Li和裸Li上的恒流电流电压曲线。F3-Li的成核过电位为75.23 mV,远低于Li的131.02 mV。较低的过电位可以导致较大的成核半径,这有利于形成具有(110)偏好晶体取向的平面Li沉积。此外,F3-Li的平台电位为79.32 mV,远低于Li的301.64 mV,这意味着更容易将后期(110)定向的Li镀在早期沉积的具有(110)纹理的Li层上。
作者从奈奎斯特图中的RSEI分析阿伦尼乌斯行为和表观活化能。如图5d所示,F3-Li||F3-Li的活化能为8.85 KJ mol-1,低于Li||Li的9.26 KJ mol-1,表明Li+脱溶剂化过程更容易,在表面和SEI中输运更快。除了调节离子输运动力学外,SEI的强度也是影响镀层模式的一个重要参数。坚韧的SEI可以抑制枝晶状物质的生长,从而进一步协助平面锂的沉积。图5e,f中作者通过COMSOL多物理模拟计算F3诱导的平面Li沉积和枝晶镀的Li+浓度分布。不像不规则Li沉积对裸Li的“尖端效应”引起的局部电场浓度和Li+浓度,由F3-Li SEI诱导的均匀平面Li沉积使电场分布和Li+通量均匀。作为正反馈,在F3-Li上的后期生长过程中,不断实现均匀(110)定向的Li沉积。因此,由于优异的F3-SEI具有较高的Li+通量和高强度,在初始成核和后期生长过程中,加速了离子输运动力学。
由于F3-Li SEI对Li(110)晶体偏好取向的连续调节能力和加速动力学,对称电池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当电流密度从1提高到8 mA cm−2,然后降低到1 mA cm-2,F3-Li||F3-Li电池仍然呈现稳定的电压分布(图5g),过电位较低。在接下来的1 mA cm-2条件下循环中,F3-Li||F3-Li电池在超低过电位下表现出高达8060小时的循环稳定性。
策略简单有效!西安交大丁书江/肖春辉最新Angew.!
图6. 扣式和软包全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基于F3-Li SEI的Li(110)晶体取向的平面电镀行为的连续调节,作者构建了LiNi0.8Co0.1Mn0.1O2(NCM811)和LiFePO4(LFP)阴极的全电池,并组装F3-Li||NCM811软包电池。图6a显示了由这个F3-Li||NCM811软包电池供电的开路电压和发光LED的数字图片。在图6b中,NCM811||NCM811软包电池的容量在31个周期后从182.1.下降到176.8 mAh g-1,而Li||NCM811软包电池的容量在25个周期后从183.8急剧下降到144.4 mAh g-1
此外,负载7.8 mg cm-2NCM-811的F3-Li||NCM811全电池(图6c)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循环170个后容量保留为150.61 mAh g-1。LFP质量负荷为10.5 mm cm-2的F3-Li||LFP全电池的(图6e),在700个循环中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容量从143.4 mAh g-1到134.5 mAh g-1,容量保留率为93.8%。而Li||LFP全电池的容量在700个循环后从132.4 mAh g-1迅速下降到9.98 mAh g-1,容量保留率仅为7.5%。此外,F3-Li||NCM811和F3-Li||LFP全电池也表现出较高的倍率性能(图6d,f)。图6g显示在高阴极负载,低N/P比条件下,F3-Li||NCM811全电池也比Li||NCM811全电池表现出更好的循环性能。因此,优异的F3-Li SEI诱导Li(110)纹理使对称电池具有可逆镀/剥离能力,因此电池具有良好的长循环性能。
文献信息
Zehui Sun, Yuankun Wang, Shenyu Shen, Xinyang Li, Xiaofei Hu, Mingyou Hu, Yaqiong Su, Chunhui Xiao, and Shujiang Ding. Directing (110) Oriented Lithium Deposition through High-flux 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 for Dendrite-fre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Angew. Chem. Int. Ed. 2023, e202309622.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309622

原创文章,作者:v-suan,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0/04/06384b4955/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