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川教授EES:Fe-N-C催化剂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的降解机理

赵川教授EES:Fe-N-C催化剂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的降解机理
开发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的无铂(Pt)-催化剂对氢经济至关重要,虽然铁-氮-碳(Fe-N-C)催化剂是目前最有前途的非Pt-ORR替代品,但由于同时发生多种降解机制,其在PEMFC中的稳定性较差,很难理解。
基于此,新南威尔士大学赵川教授等人报道了使用先进的电化学方法,如弛豫时间分布,在高负载量(1 A cm-2)下,在PEMFC中对这些机制进行了60 h的反卷积。首先,高达75%的Fe-N-C活性位点通过Fe的金属分解变得不活跃,最初导致了电压损失(<10 h)。然后,碳腐蚀种类增加了5倍,催化剂层中质子传递动力学降低了4倍,使得到达催化位点的气体、离子和电子途径延长,氧还原反应(ORR)速率降低了3倍,成为主要的降解机制。
赵川教授EES:Fe-N-C催化剂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的降解机理
Fe-N-C催化剂在PEMFCs中的降解如下:随着负载的施加,Fe基活性位点被迅速去金属化,几小时后仍有25%的活性位点残留。脱金属的Fe3+离子可能聚集成电化学活性的氧化铁纳米颗粒,从而减少电化学表面积或溶解在水中。这些会导致第一次电压衰减,因为高活性催化位点难以接近并减慢ORR。这种ORR率的衰减也与在Fe-N-C催化剂中存在两个具有不同电化学活性和热力学稳定性水平的Fe-N-C位点相一致。
赵川教授EES:Fe-N-C催化剂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的降解机理
具体而言,高活性但热力学不稳定的S1位点(FeIIN4C10)和更稳定但活性较低的S2位点(FeIIIN4C12)的存在高电位下的降解会导致两个位点的优势转移,这与这里观察到的动力学速率变化一致,因为S2位点(FeIIIN4C12)在热力学上比S1位点(FeIIN4C10)更稳定,但活性更低。
因此需要进一步的57Fe Mossbauer谱分析来进一步了解本研究中Fe-N-C催化剂的高负荷降解机制。然后,碳腐蚀导致电极坍塌,从而削弱催化剂纳米粒子/离聚体的相互作用,并降低导电性。通过更高的产热使电池脱水并阻碍质子传输,同时游离Fe3+离子污染离聚体,降低质子转移动力学。
赵川教授EES:Fe-N-C催化剂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的降解机理
Operando Deconvolution of The Degradation Mechanisms of Iron-Nitrogen-Carbon Catalysts in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 Energy Environ. Sci., 2023, DOI: https://doi.org/10.1039/D3EE01166F.

原创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0/01/40fce959ae/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