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栋/王定胜/温珍海,最新JACS!

本文报道了一种利用金属-有机骨架(MOF)制备单原子杂化物

李亚栋/王定胜/温珍海,最新JACS!

成果展示

由于可再充电Na-S电池具有相当高的能量密度、丰富的元素和低廉的成本,因此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但同时也面临S物种氧化还原动力学迟缓、多硫化物穿梭效应以及Na枝晶生长等问题。根据理论指导预测,稀土金属钇(Y)-N4单元被作为一个有利的Janus位点,用于多硫化物的电催化转化,以及可逆均匀Na沉积。
基于此,清华大学李亚栋院士和王定胜副教授、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温珍海研究员(共同通讯作者)等人报道了一种利用金属-有机骨架(MOF)制备单原子杂化物,其中Y单原子被纳入氮掺杂的菱形十二面体碳主体(Y SAs/NC),它具有良好的亲Na和S性Janus特性。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预测,YN4/C可以降低Na2S分解势垒,显示出聚砜(Na2S6)的强大吸收能量,并提供有效的亲Na位点,以促进均匀Na形核。作者设计并合成了Y单原子加入到掺氮化碳多面体(Y SAs/NC)中,以构建Y SAs/NC-S||Y SAs/NC Na全电池,该电池具有高容量(822 mAh g-1)、优异的倍率能力和循环耐久性(在5 A g-1下进行1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7.5%)。
结合机理研究进一步表明,Y原子位点可以电催化S8还原为最终产物Na2S,加速反应动力学,有效缓解“穿梭效应”,并在高电流密度下表现稳定的循环。此外,作者制备了6 cm×6 cm的柔性Na-S袋式电池,具有稳定的循环性能,显示了Y SAs/NC在Na-S电池中的潜在应用价值,同时为未来在储能或动力电池中应用Na-S全电池的开发提供了线索。
李亚栋/王定胜/温珍海,最新JACS!

背景介绍

室温钠-硫(Na-S)电池具有理论能量密度高(1274 Wh kg-1)、成本低、资源丰富、环境友好等优点,但其实际应用面临以下挑战:(1)硫正极及其放电产物的电导率低,反应动力学迟缓以及多硫化钠(NaPS)的穿梭效应;(2)钠金属负极的枝晶形成不可控。在Na金属负极中,轻质多孔碳材料具有优异导电性和化学稳定性,但是大多数碳骨架通常疏钠,需要在含有异原子的碳基质中控制掺杂化学,以实现钠成核和稳定的钠沉积。因此,开发一种协同策略,同时调节高能量密度Na-S电池系统的阳离子和阴离子迁移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单原子材料由于其精确的电子结构、最大的原子利用率和优异的催化性能,但很少报道单原子位点与Na-S电池系统的相互作用机制,且仍不明确。配位不饱和金属原子的稀土M-N4基团表现出高吸收电催化作用,但在电池系统中还没有被探索过。单原子催化剂(SACs)的金属中心和局部原子环境的调节自由度很大,传统策略减缓了SACs在电化学能量储存和转换方面的发展。因此,稀土金属基单原子在Na-S电池中的应用需要更加先进和高效的设计策略。

图文解读

作者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预测了YN4/C的电催化SRR动力学和Na沉积行为。作者系统地计算了Na2S在不同稳定底物和NC上的分解能垒,发现YN4/C(1.52 eV)在充电过程中对Na2S具有最小的分解势垒,对Na2S催化分解有巨大影响,而MnN4/C(1.54 eV)、ZnN4/C(1.84 eV)、NiN4/C(1.93 eV)、NC(2.00 eV)、CuN4/C(2.02 eV)、FeN4/C(1.87 eV)和CoN4/C(1.85 eV)。计算得出Na2S6为代表性的Na聚硫化物与YN4/C之间的结合能为-2.30 eV,引入YN4基团可以极大地增强与Na聚硫化物的相互作用,说明引入YN4基团可极大地提高Na+的吸附。在YN4/C中,适度的电子离域可降低电荷转移电阻,有利于均匀同态而不是局部聚集的金属沉积。
李亚栋/王定胜/温珍海,最新JACS!
图1. DFT计算
李亚栋/王定胜/温珍海,最新JACS!
图2.结构和形貌表征
在预循环以稳定固体电解质间相(SEI)薄膜后,Y SAs/NC在恒定电流密度为1.0 mA cm-2、容量为1.0 mAh cm-2下,循环400次后具有超过99%的稳定循环库仑效率(CE)。更重要的是,在电流密度为1.0 mA cm-2、容量为1.0 mAh cm-2下,Y SAs/NC的成核过电位低至22.4 mV,低于NC(32.9 mV)和Cu(48.4 mV)电极,表明Y SAs/NC具有良好的亲Na性,加速了均匀沉积Na的动力学。测试发现,Y SAs/NC-Na电极在不同电流密度下表现出稳定的倍率性能,且极化程度较低,而NC-Na对称电池在电流密度为5 mA cm-2时电压波动较大。此外,Y SAs/NC-Na电极具有稳定的电压平台和稳定的过电位,可延长循环寿命达1500 h,而NC-Na电极表现出小于550 h的剧烈电压振荡。
李亚栋/王定胜/温珍海,最新JACS!
图3. Y SAs/NC和Y SAs/NC-Na电极的性能
作者通过一系列表征研究了S物种在Y SAs/NC-S正极上的化学转化机制。Y SAs/NC-S正极显示了两个定义明确的阴极峰,对应于固态硫还原为可溶性长链NaPS(Na2Sx,4<x<8),随后转化为不溶性Na2S2/Na2S。当电池放电至1.8 V时,190.7 cm-1处的S拉伸振动带消失,并出现另一个峰值(≈358 cm-1),该峰值属于Na2S6。当放电至1.5 V时,在472 cm-1处存在一个主宽频带,在放电过程中,Na2S4在约444 cm-1处进一步转化为Na2S2。在放电至1.4 V时,检测到位于161.4和162.4 eV的双峰,并将其标为Na2S4。Y SAs/NC-S表现出优越的反应动力学,归因于其均匀的YN4位点和较强的结构稳定性,以及在S充放电过程中良好的导电性。在Y SAs/NC-S电池中,电解液在放电16 h后仍是无色,而在NC-S电池中电解液在放电2 h后变为微淡黄色,归因于YN4位点对可溶性聚硫化钠释放的稳定阻断作用。
李亚栋/王定胜/温珍海,最新JACS!
图4. S物种化学转化机制研究
李亚栋/王定胜/温珍海,最新JACS!
图5. Y SAs/NC-S||Y SAs/NC-Na全电池的性能

文献信息

Single-Atom Yttrium Engineering Janus Electrode for Rechargeable Na–S Batteries. J. Am. Chem. Soc., 2022, DOI: 10.1021/jacs.2c07655.
https://doi.org/10.1021/jacs.2c07655.

原创文章,作者:华算老司机,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2/10/17/e9c27678c2/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