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李爱东AFM:原子/分子层沉积的双重涂层设计实现长寿命硅负极

南大李爱东AFM:原子/分子层沉积的双重涂层设计实现长寿命硅负极
由于超高理论容量、自然丰度和低平均电压平台,硅 (Si) 是锂离子电池(LIB)的理想候选负极。然而,Si材料在循环过程中的快速容量衰减阻碍了其实际应用,实现Si材料快速可逆的锂化/脱锂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南大李爱东AFM:原子/分子层沉积的双重涂层设计实现长寿命硅负极
在此,南京大学李爱东教授等人提出了利用“从纳米孔到致密界面”的梯度设计,利用分子层沉积(MLD)和原子层(ALD)沉积技术,在Si电极上可控地沉积了由柔性多孔锌酮和硬质致密TiO2组成的双层薄膜(锌酮/TiO2),其中刚性ALD 的TiO2共价接枝到柔性多孔MLD的锌酮主链上。
新颖的双涂层结构提高了硅电极的机械性能,其中外部刚性TiO2膜提供高机械强度并抑制电解液和硅颗粒之间的副反应;Si颗粒和TiO2层之间的内部柔性多孔锌酮膜作为缓冲层抵消了锂化/脱锂过程中硅的体积膨胀。
南大李爱东AFM:原子/分子层沉积的双重涂层设计实现长寿命硅负极
图1. Si@锌酮/TiO2和Si@钛酮/TiO2的合成过程示意图
DFT计算和GITT实验阐明,与内部致密的钛酮涂层相比,多孔锌酮薄膜更有利于Li+ 迁移。因此,Si@锌酮/TiO2负极在0.2 A g-1下循环100次后可提供2450 mAh g-1的高可逆容量,在4 A g-1下具有1224 mAh g-1的有利倍率容量。
此外,还具有出色的长期循环稳定性,在2 A g-1下的1000次循环中,每个循环的容量衰减仅为0.051%。分形理论验证了Si@锌酮/TiO2在循环过程中经历了温和的可逆演化,盒分形维数为1.73。这种分子/原子设计双膜保护硅负极为构建内部多孔梯度界面以实现下一代LIB甚至其他领域提供了机会。
南大李爱东AFM:原子/分子层沉积的双重涂层设计实现长寿命硅负极
图2. Si@锌酮/TiO2和Si@钛酮/TiO2的电化学性能
Dual-Design of Nanoporous to Compact Interface via Atomic/Molecular Layer Deposition Enabling a Long-Life Silicon Anode,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1. DOI: 10.1002/adfm.202109682

原创文章,作者:科研小搬砖,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0/13/0f91a244cd/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